張艾嘉編劇和主演的《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大收旺場,她是名師,出的是高徒,由劉若英、李心潔再到楊淇,個個在銀幕上散發獨特氣質精湛演技。面對張艾嘉這嚴師,小徒弟楊淇哭過,為的,不是嚴苛責罵,居然是一條熱褲和一件吊帶背心。
記者:蒙為亮
攝影:林栢鈞
張艾嘉(Sylvia)
1976年憑《碧雲天》奪金馬獎最佳女配角,1981年的《我的爺爺》和1986年的《最愛》為其帶來金馬獎影后殊榮,2002年憑《地久天長》奪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香港影評人協會金紫荊獎雙料最佳女主角,表演創作生涯至今不衰。
楊淇(Kate)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曾參演陳果的《母親的抉擇》宣傳短片、當雪碧廣告代言人,被張艾嘉發掘加入影圈,電影處女作《魂魄唔齊》,近作有《盛夏光年》、《20.30.40》,2004年金馬獎憑《20.30.40》獲最佳女配角提名。
關於追尋理想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十一個字長長的舞台劇名,說穿了不過在講辦公室眾生相,你爭我奪博上位,有人用美色,有人等機會,各出奇謀,為的就是生活與生存。
張:這舞台劇故事結構簡單,劇中情節幾乎天天在辦公室上演,現在社會競爭太激烈,我希望藉這劇提醒大家別迷失。之前與林奕華商量劇本,我發覺時下年輕人的價值觀變了質,所以男主角名字,我刻意改為「李想」,提醒觀眾自問自答:「繁忙工作中,你還記得理想嗎?現在你與理想離得遠嗎?」我想留反思空間給觀眾,至於為甚麼把場景設定在辦公室,因為Office正是個最小空間而人心變化得最厲害的地方。
楊:我也做過辦公室工作,雖然只得短短一個月,但已發覺公司總有一套制度,而身邊同事,又總會在制度內搞小圈子互相競爭,或者辦公室比較沉悶,日日要面對相同面孔,磨擦自然會多。幸好,今次我演的角色不是是非精,是總裁養女,要用很Fresh的心態,面對辦公室的每人每事。
張:別以為做過辦公室工作的人才會有辦公室心態,無論你是否OL、白領,只要你是打工仔,看這舞台劇一定有共鳴,其實拍電影、做舞台劇也不過是打工吧,有上下班時間,演出時有苦與樂,當然最希望加人工啦!哈哈……
記:理想就是加人工這麼簡單?
張:當然不是啦,我的理想是不斷創作,雖然我在這行已經三十多年,但很多東西還在摸索和學習階段,除非我看透世事,否則不會停下來,我創作的心依然火熱,否則也不會做了一個大中華加新加坡的半年巡迴演出,我根本停不下來……
楊:哈哈,我倒沒甚麼理想,活在當下啦,現在生活已經好好,簡單宗旨就是要令自己開心。過去一年,我拍劇興趣比初出道更濃厚,在舞台劇世界,我是初哥,舞台劇不像拍電影般可以Take2,所以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張:不需太在意去分別舞台劇和電影,反正都是藝術,搞藝術就要投入,演甚麼戲都是戲,別認為拍電影就可以打天才波。我經常教你,當演員最重要是態度,你今次做舞台劇,最大的改變就是態度,起初你像大部份香港年輕演員,太自信太懂得打天才波,善用嘻嘻哈哈掩飾自己不足,我敢說,不用五次這樣的掩眼法就會被人看穿。今次你成長了,慢慢明白到如要演好戲,先要有誠懇態度。
楊:到目前為止,我合格嗎?
張:不過不失啦!哈哈……
場場有「甩碌」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動用超過十二位演員,人多必然有手腳亂,幾乎場場有甩碌,而整體演出最好的一場,竟是張艾嘉扭傷腳的一場。
張:嘩!說到甩碌,場場都有呀,有人更加唔記得出場。
楊:那人是我,第一幕就失場,因為我化妝化得太久,之後出場,小綜說這幕完了,我不知所措,幸好是Firstrehearsal,之後不敢有任何閃失了。
張:可幸大家尚有默契,小綜甚至背得出所有演員的對白。
楊:對啊,演舞台劇懂臨場執生很重要的,巡迴演出這麼多地方,每地觀眾反應都不同,有些情節,北京觀眾看了會笑,但南京觀眾不笑,雖然做了過四十場演出,但上場經驗不可一成不變地帶往下場。
張:一起巡迴演出走那麼多個站,我都是第一次,這是種上天安排的緣份!每站都有點滴,如南京站的演出場地,是小時候爸媽帶我看戲劇的台灣中山堂,我演起來特別有親切感;數最難忘是西安站,觀眾笑聲不多,但他們打醒十二分精神看,不笑不代表不投入,而是扳起嚴肅表情看戲以示尊重,完場掌聲非常嘹亮。
楊:數演得最好的一場,一定是張姐在北京扭傷腳那一場,當時我擔心她傷勢惡化,幸好慢慢好回來了。那一場,大家演得格外專心,因為想張姐負擔小一點,林導演完Show後說:「你門今次演得比之前特別,特別在──近乎完美。」
張:為維持你們的高水準演出,你們又慣了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我不如一直傷下去好了,哈哈。
楊:不要呀,擔心死我了。
記:剛剛提到導演,林奕華在綵排時會罵人嗎?
張:當然不會,適當提點一定有,不過很多時候我都不明白他說甚麼,他的話有時要參詳半天才領悟得到。
楊:對啊,導演本身不是演員,他不會做一次給我看,反而會讓我們在試驗中成長。
為熱褲小背心而哭
師承張艾嘉,是福氣也是壓力,師姐劉若英與李心潔雙雙奪影后美譽,現在薪火相傳到小師妹楊淇,下一站未知是否影后,但固執的她,卻因一件吊帶背心和一條熱褲,與師傅對着幹,最後還哭了。
記:單刀直入一句,張艾嘉惡不惡?
楊:不惡呀,在她身上我學到很多……
張:是嗎?你不是經常說我太惡嗎?現在做訪問你又說我不惡!不得不提一件往事,她演《20.30.40》時已和我吵架了,話說我要求她與李心潔拍一場在床上玩的戲,少女房間總會穿吊帶背心和熱褲嘛,誰知她一聽到要穿熱褲,居然表現得非常悲哀,我當時說:「有甚麼搞錯了?」我想這位小女孩一定不了解我,我把準備好的熱褲和背心給她看,跟着問她:「這些衫,你平時在家不穿?很暴露?」她說:「都不是。」然後就開始哭了,跟着又說:「你不要這樣惡啦。」
楊:當時我真的小朋友,因為初入娛樂圈,家人和朋友都叫我要小心,在片場裏要保護自己,別被人佔便宜。
張:每個演員都應該100%信任導演,不信任又何來默契?很奇怪呀,新演員跟我拍戲總有自設的底線關口,如當年的劉若英,有幕情慾戲我要求她半裸上陣,她一句不拍就不拍,氣得我找她當年的唱片經理人陳昇理論,最後當然事實勝於雄辯。我張艾嘉的作品從不賣弄色情,不同導演,拍攝手法也不同嘛,是不是只有李安才能拍全裸鏡頭?到靜下來了,我讓楊淇看Playback,她終於明白了。
記:未來有甚麼大計?專注電影還是舞台劇?
楊:我先說吧,做了這個半年Project,我會先休息再進修幾個月,演員要不斷充實自己,才會有另一層次的演技,沒有生活的演員只是個失去靈魂的軀殼,不能盲目的演,不思考,人很快會枯死。
張:首先當然要完成在香港的演出,把《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演得更完美一點,之後我應該專注回電影工作。我有意把這舞台劇拍成電影,這是有趣的,但絕不會搬字過紙就草草了事,萬事在籌備中。
後記:師徒背後
人前,張嘉艾是師傅,楊淇是徒弟,說話總是體面的;人後,兩師徒談的是女性好友Gossiptalk──
楊:張姐,看來腳好多了,還能穿靚靚高跟鞋呢。
張:好多了,做訪問要靚嘛,你那對鞋也是新買的啦?
楊:是呀,上一次在台灣買的,買了數個月都未穿過。
張:很襯你,你下次帶我到那店子看,我想試這款式……
師徒之間,其實也不一定只有嚴肅與尊卑,閒時講講衫字經,說說男人,已經樂透半天了。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
日期:7月3-14日(7月7日和7月13日休演)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票價:$480、$320、$200
查詢:2893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