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人民幣跨境結算路障多 - 因念

兩岸三地:人民幣跨境結算路障多 - 因念

還記得「港股直通車」的歷史嗎?可能再發生一次,假如是真的,我們的期待又要暫時落空,下次的時機不知在何時?
最近看到內地報道,對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進展,可能面對沒有想到的波折,預期年中就可以頒佈的細則,現在落實無期。箇中原因,雖然報道並沒有,也不能完全說明,但這等國家重要政策,假如發展到最嚴重的「胎死腹中」,背後引申的中央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協調和政治(利益)矛盾,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後遺症。
當今年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內4城市開展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後,這5個城市的相關系統,在過去兩個多月密鑼緊鼓的籌備執行上的具體操作程序,包括選拔試點企業,上海前期的20家,現已增至100家,銀行從結算系統的調整到業務流程的整合等,只待國家細則出台,馬上可以啟動這個被視為人民幣走向國際貨幣的重要第一步,但原來也是最困難的一步!

利益分配角力中

問題的核心,從報道中,筆者可以感受到部門之間的看法和價值的迥異;現行貿易外幣結算下的整體管理系統,包括外滙管理局、海關、稅務、銀行和監管機構等,這次也必須重新制訂相關細節,但過程中,部門的分歧發展到表面來,例如央行和國家稅局對進出口額度和進出口企業資質的審定,及外管局和稅局在賬戶管理、跨境收支、進出口核銷和退稅等環節上的不同意見,使細則的訂立仍停留在「尋求共識」階段。
看官有點摸不着頭腦嗎?簡單的一句,當控制利益分配不能掌握的時候,部門當然會慎重。想想當人民幣能夠不斷的進出,總會把原來「錢的權力」分薄,這不就是國家面對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矛盾!
因念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