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怕政府對樓市捉錯用神 - 梁理中

樓市風雲:怕政府對樓市捉錯用神 - 梁理中

最近特區政府透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推出「優化建築設計,締造可持續建築環境」的誠邀回應文件2009,期望各界多發表意見。
無疑,能將居住環境不斷改善,都是每個市民所期望的。諮詢文件強調「社會參與」,探討內容包括:可持續建築環境的特色、影響樓宇規劃的因素及現行政策、可持續都市生活空間的建築設計指引、對發展項目寬免的管制、提升建築設計的能源效益、樓宇和鄰近環境的平衡、涉及的相關成本、收益及持份者支付費用的意願等,可謂包羅萬有,考慮周詳。
可是,特區政府似乎不大明白,香港人置業不外乎兩個目的︰其一自用;其二投資。以近期樓市在金融海嘯後經濟不景情況下,仍能轉趨暢旺計,主要原因是多了人將物業作為投資項目,筆者相信在雷曼債券(連同近期的精明債券)賠償問題未完結前,不少散戶投資者會將物業的投資比重逐步增加。

優化建築未必合投資者

以較高的成本去優化建築設計,締造可持續建築環境,對用家而言,只是改善生活或居住環境,與成本效益的取捨,理無「可」或「不可」,但對只希望以「本小利大」策略作投資的散戶買家而言,則未必願意購入成本較重的「優化建築」。本港的地產發展商向來是精明的,倘他們觀察到較貴成本的「優化建築」未必受普遍投資者歡迎時,他們定會歸回過往本位,多建成本較輕的骰物業,導致所謂「諮詢歸諮詢」,市場上物業的「供」與「求」,仍充斥着大量「非優化建築」!
梁理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