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鎮壓示威,槍殺了一名美麗的女子,名叫妮黛。那麼漂亮的女子,在那一刻倒下,正合「飲彈浴血」這句中文的意境。
全球的YouTube和Facebook即刻熱傳,妮黛成為民主英烈。伊朗的強權政府很光火,認定是「英美勢力」煽惑。然而,為什麼軍警的子彈只挑美麗的女子屠殺?美女香夭毒手,一定是人神共憤的罪行。妮黛死了,比起中國「六四」時只叫別人去死,「我不能犧牲」,後來去了美國又胖成一隻小母豬般的民運女領袖,伊朗人的形象:愛好自由、勇敢就義,國際形象,全球肅然起敬。
連女人也走上街頭反抗,而且是那麼美艷的女子,世界是不平等的,妮黛之死,喚醒世人對善良遭逆、奸邪當道的悲憤。生為女子,怎能忍受如此醜陋的霸權?以宗教的名義,男人可以任意凌虐女性。女人不可以美貌為榮,要強迫戴上黑面紗。女人不可以讀詩,不可以繪畫,不能追求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從化妝品到性愛的不羈,女人本來離政治最遠,最不喜歡辯論,但終於也挺身而出,在這個怒吼的國度,手持一塊綠巾,一掌燭光,把臉上的黑紗摘下來,向欺壓她們的男人頭上猛擲回去。
妮黛喚醒了一個懨懨欲睡的世界:原來在黑面紗的遮蔽下,古波斯的風塵之外也有如許風華:拜火教的千年燄燻,新月的一環清澈,中亞細亞荒漠的蒼古,伊斯蘭教堂圓穹下的晚禱,原來波斯的女人別有一重境界,只是讓強權用漫長的黑夜遮蓋起來,像一隻邪惡的蝙蝠巨翼橫伸,遮住了眉目如畫的永日晴空。
感謝這個倒卧血泊的奇女子。她打破黑夜的鐵幕,衝出來,讓世界艷驚,在黑夜的盡頭,在地平線最纖柔的一抹,原來別有一片晚霞的絢輝。當她在槍聲中倒下,睫毛和嘴角猶染着一縷血絲,像飄染着一抹不逝的雲彩。她為這個世界詮釋了什麼是美:短暫而芳淑,在平庸中有一片不屈的孤高,妮黛才活了短短的二十多歲,在殘陽如血,她把美艷的生命為黑暗的蒼空化妝,化為點點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