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北京表示要「保八」及完成「第N個五年計劃」的時候,相信市場經濟的信徒,總會帶着有色眼鏡,甚至懷疑起中國的統計數字來。我亦曾經是其中一員。然而,經驗告訴我,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實用價值其實很大。
目前,中國的經濟仍然以國企為骨幹,其每月公佈的全國國企利潤數據,差不多等同全國公私企業的內部營運數據。我記得2000年夏秋之交,中國公佈上半年國企盈利按年大升逾30%,當中以鋼鐵及電力行業表現最出色。一計之下,不得了,這批股份當時的預測市盈率,只得4-6倍,但企業盈利卻以高雙位數增長。基於這些資料,即使當時看淡科網股及整體大市的前景的我,亦很樂於推介這批中資股份給客戶。之後的事,已成歷史。
今次的情況剛好相反。股市自年初至今,已經大升接近一倍。不過早兩日國家統計當局,卻發表1-5月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按年下跌30%。雖則盈利跌幅已較1-4月減少2個百分點,顯示國企的盈利跌幅有減慢迹象,這並不是一個很樂觀的統計數字。
個別行業表現出色
可惜的是,今時不同往日,當年投資者看不起中資股份,大量寶藏賤價發售。現時抱着同一心態,永遠也買不落手。在差強人意的整體數據中,表現較為出色的行業,包括汽車製造、紡織及成衣,以及化工行業。另外,我們知道,今年上半年整體零售,以及房地產銷售表現異常出色,銀行業的表現亦相對外國同業穩定。
現在要像當年一樣,以超低價買入優質國企做長線投資,難比登天。然而,投資者不妨考慮在這一次的市場調整中,鎖定以上行業個別龍頭企業,作為入市對象。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