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當局昨日正式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宣佈逮捕著名異見人士劉曉波。這是中共在六四20周年大規模打壓異見人士後,再度對異見人士實施打擊。劉曉波的律師莫少平透露,劉曉波的罪名可能涉《零八憲章》,因他有份參與簽署,當局有可能拒絕他為劉提供辯護。法學界指,劉曉波可能面臨5至10年監禁。
官方新華社昨日報道,北京市公安局透露檢察機關周二批准逮捕劉曉波。報道指,「據公安機關偵查掌握,近年來劉曉波以造謠、誹謗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經初步審查,劉曉波已對公安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妻:欲加之罪 何患無詞
53歲的劉曉波自去年12月8日被當局「監視居住」,據悉一直被關押在北京郊區一個地方,限制與家人和律師聯繫。根據內地法律,監視居住最長為六個月。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Pelosi)上月訪問北京,曾當面要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釋放包括劉曉波在內10名政治犯。國際特赦組織日前也敦促中國政府公開劉曉波的狀況。
劉曉波的妻子劉霞昨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對當局做法表示「非常憤怒」,指以煽動顛覆名義逮捕劉曉波,是完全沒道理的。「他做了甚麼?不就是對中國的政治寫了些文章,發表了一些看法?這都是法律許可的!」「他們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當局也監視她,「我走到那裏,他們(公安)就跟到那裏,名義上是自由,實際沒有自由。」
劉曉波的律師莫少平對本報透露,公安局的人給劉霞送達逮捕通知時,特地問了請誰做辯護,一聽是請莫少平,公安即說「不行」,指他「參加了零八憲章簽署」。「這是一個重要訊息,這說明零八憲章很可能是當局指控劉曉波犯罪的事實之一。」他說:「如果屬實,那就太荒唐了!豈不是參加簽署的幾百人,都要面臨審判拘禁?!」
起草《零八憲章》300人聯署
被指為「六四黑手」的劉曉波與周舵、侯德健和高新齊在天安門廣場參與學運,並在1989年6月2日,四人宣佈以絕食抗議軍隊戒嚴,因此被稱天安門「四君子」。六四大屠殺後劉曉波被當局以「反革命」罪拘禁,失去教職,20年來他以自由人身份,撰文論政,批評中共當局,因此前後三次被拘禁或勞教。去年12月他又與300多名各界人士聯署《零八憲章》,要求中國政府保障人權、言論和宗教自由,公開選舉官員,結束一黨專政。12月8日,國際人權日前夕劉再被拘押,而《零八憲章》後來經網絡發表,震動海內外。
內地法律學者劉路認為,劉曉波或在一個月內被起訴,並會很快開庭,可能會在9月之前完成審判程序。依內地刑法,「煽動顛覆罪」嚴重者可被判終身監禁,不過法學界估計劉曉波或被判監5至10年。
本報記者
劉曉波言論摘選
「1949年建立的新中國,名義是人民共和國,實質是黨天下。執政黨壟斷所有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製造了一系列人權災難,致使數千萬人失去生命。」
──2008年《零八憲章》
「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是天經地義的,是一個政權合法性的主要道義之源。」
──2005年接受外媒訪問
「北京對(香港)民主派毫無容納誠意,甚至連策略性的懷柔都沒有。事實上,亂港的正是昏庸無能的傀儡港府,害中的正是蠻橫霸道的中南海寡頭。」
──2004年發表
「在影響巨大的公共事件上,一個人維權的勇氣會激發眾多人的參與,一個媒體的監督有效會帶動諸多媒體加入,二者合力,就可能形成制度變革的契機。」
──2003年接受外媒訪問
「從北京強制港府進行23條立法看,無論人們表示出多麼善意的期待和鼓勵,對北京當局毫無意義。中共即使不推進香港的民主進程,起碼也該嚴守港人治港的承諾。」
──2003年2月發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劉曉波檔案
出生:1955年12月(53歲)
原籍:吉林長春市
學歷:
82年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
84年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
88年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畢業
88年12月至89年5月
夏威夷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經歷:
69年至77年 插隊知青及當工人
84年至89年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師
89年5月至6月6日 參加六四民運
89年6月6日至91年1月 第一次被拘禁(89年9月被開除公職)
91年1月至95年 自由寫作(93年曾往澳洲、美國訪問)
95年5月18日至96年1月 第二次被拘禁
96年10月8日至99年10月7日 第三次被拘禁(勞教三年)
99年10月7日至08年12月8日 自由寫作
08年12月8日至12月10日 由他執筆的《零八憲章》頒佈,第四次拘禁
獲獎:
美國人權觀察頒「海爾曼人權獎」(1990年和1996年)
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美國)第17屆「傑出民主人士獎」(2003年)
無國界記者和法蘭西基金會「捍衞言論自由獎」(2004年)
香港人權新聞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
美國筆會巴巴拉.戈德史密斯自由寫作獎(2009年)
主要著作: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台灣中國時報出版社,1993年)
《向良心說謊的民族》(台灣捷幼出版社,2002年)
《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美國勞改基金會,2005年)
《單刃毒劍:中國當代民族主義批判》(美國博大出版社,2006年)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