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港台監管當局均有意透過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跨境買賣機制,促進三地金融交流,深圳交易所搶先跑出,昨日表示即將批准全國首隻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上市,屬首隻與外國指數掛鈎的ETF,讓內地股民可投資美股,戰略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中台交往亦正在加速進行,台灣下月派出13名內閣官員,赴內地討論《兩岸金融管理合作備忘錄》的細節。延宕逾年的港台ETF闖華卻未見進展,令人憂慮本港國際金融地位更受威脅。
內地發港台ETF無進展
深交所再一次擔當「改革先鋒」的使命,繼新股重啟先於上海後,深圳昨又為投資外地「試水溫」,因滬深現時只有5隻ETF掛牌,但均與內地指數掛鈎,最活躍的華夏上證50ETF,昨成交額達18億元人民幣。
官方新華網昨高調公佈,深交所與標準普爾公司,就指數開發與產品上市等合作事項,簽署諒解備忘錄,是今年4月該所宣佈放寬限制以來,首家簽訂的ETF指數供應商。
藉QDII買美股 仍待批
根據協議,基金界巨擘南方基金將發行並管理這隻標普500指數ETF,讓內地機構投資者透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買美股,有關產品仍待批准。深交所基金債券部總監范岳接受本報查詢時說,目前未有發行量、資產淨值、最低投資額等數據可公佈。
標普指數服務中國負責人張遠強表示,該基金正待中證監審批,暫無具體時間表,有關規模要看監管當局和市場反應而定。他續稱,通過QDII制度開發和交易主動式基金在07年達高峯,目前市場對被動式基金的需求比例明顯增加。
台灣立法院7月起,將派13名官員訪問內地五天,討論《兩岸金融管理合作備忘錄》的細節。國泰金控總經理陳祖培接受外電訪問時說,這將為兩岸金融合作形成基本架構,否則會再次發生中移動(941)入股遠傳電信,卻未有法規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