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革命 - 陶傑

綠色的革命 - 陶傑

伊朗綠色革命,總統尼賈德鐵腕鎮壓,「革命侍衞隊」屠殺平民,一個叫妮黛的美麗女子中了鎗,成為綠色革命天使。伊朗人在網上傳遞怒火,伊朗革命會不會成功?自由世界都很關心。
中國思想家胡適,一九二五年寫過一篇文章,論平民的反抗運動:
「群眾的運動,總是不能持久的。這並非中國人的虎頭蛇尾、五分鐘熱度,而是人類的通病。所謂民氣,所謂群眾運動,都只是一時的大問題刺激起來的感情反應。感情的衝動不會持久:無組織無領袖的群眾活動最易鬆散。北京大街的牆上,大書着『打倒英日』、『不要五分鐘熱度』,其實寫大字的人,寫成之後,自己看着滿意,他的『熱度』也早已消了大半。他回到家,坐得下、睡得着,所謂『民氣』,無論中國歐美,都是突然而來,悠然而去。」
以上一節,經過潤飾,因為胡適的中文很嚕囌,例如原文:「感情的衝動是沒有持久性的」之類。我改為「感情的衝動不會持久」。
胡適的中文不怎麼樣,留學西洋,畢竟有點見識,但認為平民掀起的反抗,必定「五分鐘熱度」,不止中國,全世界一樣,就有點武斷。
首先,真正的群眾運動,即使最初鬆散,必然很快就會有領袖。領袖強,群眾運動就會發酵成革命;領袖沒水準,就會五分鐘熱度,宣洩一通,作鳥獸散。
胡適的問題,是以中國人為中心,以為中國人不濟,全世界都一樣不行。中國「六四」之類的失敗,香港人二○○三年的五十萬人遊行五分鐘熱度,不等於全人類也是這等水準,否則歷史學家就不會以一七八九年的法國革命定為人類進入民主的紀元之年。
伊朗的事情,從群眾運動開始:先是年輕人和婦女選民不滿選舉結果,認為點票有詐,反對黨領袖穆沙維即刻宣告選舉無效。
運動會不會演化為成功的革命?要看穆沙維的謀略和魅力。這個人形象太書生,他呼籲市民用黑色的蠟燭,綁上綠絲帶,舉行燭光晚會。然而,這是沒有用的。
燭光晚會只適用於不敢跟暴虐統治者拚命的現實社會。印度的甘地,對抗紳士的英國人,可以利用基督教義,提倡不抵抗,但伊朗的民風很慓悍,不要忘記,三千年前的波希戰爭,波斯人血戰希臘的阿歷山大,讓希羅多德寫成人類第一卷歷史。伊朗人面對強權,應該不怕流血,連女人都起來反抗了,可見忍無可忍。
穆沙維如果沒水準,革命不成,凝聚不力,伊朗「革命侍衞軍」就可以鎮以鐵腕。這是伊朗的巨變,比什麼豬流感和正生書院的無聊新聞,更有魅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