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鞋油 擦出中環人面子

五色鞋油 擦出中環人面子

時間是金錢,趕路的中環西裝友縱爭分奪秒,也會停在加油站喘息數分鐘,站着讓鞋匠擦鞋。中環戲院里四個擦鞋匠,上星期成為傳媒焦點,呂良偉與甘乃威齊齊光顧,若非另一位在美利大廈擦鞋的李伯被食環署拉人封檔引起關注,大家的腦細胞又有否鞋匠的影子?余若薇、湯家驊及陳淑莊三大狀齊齊伸腳支持,是保留集體回憶?是伸張正義?我看甚麼都不是,擦鞋匠之所以值得支持,全因他們擦出了中環人的面子……

記者:梁佩芬
攝影:林栢鈞

a.撐手杖又如何,行得中環街頭,鞋頭就得立立令。

b.保護曾灶財墨寶成員也有到場,在地上寫標語支持擦鞋匠。

c.外籍人士腳一伸,又做成了一單生意。

d.碩果僅存擦鞋匠,檔子小小根本阻不了街。

e.盧先生的皮鞋,擦前擦後兩模樣,光亮如新。

f.細心體貼,擦鞋匠提供煙灰缸,方便中環人吞雲吐霧。

g.沒生意,修剪打蠟用的棉花球,保養生財工具。

h.得閒無事,有雀仔相伴。

i.擦一次鞋,盛惠$25,鐵價不二。

光亮皮鞋 身份象徵

達爾文在劍橋大學修讀神學,付擦鞋的錢比買書多,因為一雙清潔光亮的皮鞋,是吸引人欣賞你腦袋裏的理論的第一步。西裝筆挺的中環人,深明擦鞋真諦,所以中環戲院里仍容得下四位靠雙手賺取微薄酬勞的擦鞋匠,他們分別是年逾八旬的李伯、五十多歲手臂有龍虎鳳的永明叔、七十多歲的楊伯及其新移民妻子英姐。
兩位幫襯擦鞋檔二十多年的上環人說:「去見老闆或商談生意前,總要去一趟擦鞋檔。」開檔十多年的楊伯搭訕:「我試過擦一對八萬多元的鞋。」上環人說:「適當的衣裝固然重要,但皮鞋是否整齊清潔,是看人的第一步。」看人鞋者,不介意你穿的是八萬或八元的鞋,重點是鞋頭有沒有花、有沒有塵,見微知著,代表你重視這份工與否。楊伯說:「有人試過一次過拿十二對鞋給我擦。」那位有錢人?楊伯笑兩聲:「我當然知道是誰,但不會說。」

■上周四,公民黨三人齊到戲院里做擦鞋Show。

盛惠$25 無價講

訪問那天所見,四個擦鞋檔,大約每隔15分鐘便有一單生意,來者九成是西裝筆挺的男人,一到檔口,話也不說,即放腳上腳踏,擦鞋匠也不發言,眼也不望顧客,低頭專心擦擦擦,顧客則自顧查電郵、看文件、看報紙、談電話,又或者,如其中一個上環人說:「很多時會在這裏碰到朋友,邊擦鞋邊閒聊。」露天攤檔還提供煙灰缸,非常體貼,讓大家可以忙裏偷閒,享受自由自在吞雲吐霧五分鐘,擦完了,付$25,交易完成,「不擦鞋,一對幾貴的鞋也沒用。」楊伯自豪地說。
四名擦鞋匠都是無牌經營,在戲院里開紅封包小店的盧老闆,也見過食環署職員驅趕四人離開,理由不外乎是阻街或無牌經營,「已由全盛期的十多檔變到現在四檔,他們都做了十多年,就讓他們繼續下去吧。」家住黃大仙來中環開檔的永明叔試過被票控兩次,每次罰$1,500,生財工具被充公,「罰錢倒也罷了,煩在要再弄一個腳踏來,還要買掃、油和棉花等工具,又花多我一千幾百。」戲院里,人流多,無綫新聞說全盛期擦鞋匠月入二萬,他們沒說甚麼,只道好天有工開,下雨天被迫收舖,每月能賺六千多元,已算不錯了。

■李伯的粉絲,寧願等也不幫襯楊伯。

霸地盤 一味夠狠

不談錢,就談入行經過吧,楊伯獨自擦鞋十多年,六年前接了新移民妻子英姐來港齊齊開檔,「十多年前我做苦力,年紀大體力差,就要轉行。」他們那一輩人,小時候難得有對皮鞋,買了皮鞋回家就會日擦夜擦,希望永不磨損,只估不到邁入老年,得要靠雙手擦鞋為生,「無辦法,難道不吃飯?」擦鞋技術從何而來?「擦得多自然懂。」那當初為何在此開檔?「行過來,就開檔。」楊伯說得容易,好像人人也可以插上一腳。
問永明叔相同問題,他卻勞氣得很:「你看那邊?」手指娛樂行方向:「那人早兩天想在我旁邊開檔,搶我生意有這麼容易?」那初哥被趕得遠遠的,生意非常一般,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又一硬道理。

奇偉鞋油 擦得最靚

下午三時,李伯吃麪包,楊伯叫外賣與太太英姐一起吃,永明叔自行買車仔麪:「在中環,吃一餐也要三十元。」吃飽,行到街口轉左就是「大家樂」的洗手間,很方便。「我未試過擦錯鞋,有人就試過擦錯顏色,弄到警察趕來調停,無緣無故又要賠幾百元,你說多無謂。」他沒指明道姓,但邊說邊用眼尾瞄向一方,究竟是誰呢?自己猜吧。
四人擦鞋,方法類近,步驟如下──先拍走鞋上灰塵,然後用牙刷及鞋掃落鞋油,要落多一些,讓皮革吸收精華,再來是磨油,用臂力將鞋油貼在皮面上,時間長短視乎皮的損壞程度,擦完一隻後,擦第二隻時第一隻鞋的油會自然乾,最後用他們所說的半絨半絲「神奇布」一拉,皮鞋自會變得立立令,最後打一層薄薄的蠟水,那便大功告成。永明叔說罷擦鞋技巧,舉起一雙手掌,大大聲說:「我擦完鞋雙手都是乾乾淨淨的,沒有技巧者,擦一小時雙手已經黑漆漆。」
擦鞋工具不多,只得幾個掃不同顏色的鞋掃和幾種不同顏色的鞋油,四人都用「KIWI」奇偉牌,楊伯大讚:「歐洲貨,我一向用這牌子,由最初每盒$8賣到現在每盒廿多元,曾經有段日子斷貨,我們要直接向代理商購買。」市面上只有這牌子?「有大陸貨,但不好用,落幾多鞋油也沒用,質地相差太遠,沒光身感覺。」奇偉牌在1906年於意大利出產,是世界上第一款有五色的鞋油,包括黑、深咖啡、淺咖啡、柑色及自然色,每盒38克,2006年曾控告浙江物產金屬公司生產的「KIVI」鞋油,濫竽充數侵犯註冊商標,一個英文字母之差,差之毫釐卻謬之千里。

下班時間 各有各熟客

戲院里的擦鞋檔始於六十年前,當年有六名獲社會福利署代為申請小販牌照的殘疾人士,在此開檔自力更生,但自七十年代市政局取消簽發新小販牌後,現在四名擦鞋匠已屬無牌經營,問他們想不想擁有一牌保平安,除英姐沒回應外,三人也說是好事,至少不會再被票控,不過李伯有保留:「要每年付$2,500牌照費太貴,我希望政府酌情一點,讓我們有空間自食其力。」
他們可忙透,邊接受訪問邊擦鞋,專程從九龍過來的盧先生穿了雙像是白色的皮鞋找李伯,道:「我這對鞋是新的,前陣子下雨浸了水,就由深啡變成白色。」李伯一摸就知皮鞋質地好,用盡方法補救:「如果不補,好浪費。」本來擦一對鞋只需五分鐘,急救盧先生的鞋卻要十五分鐘,臨行前,李伯叮囑:「穿了一陣子,要回來再擦多次,就耐用一點。」
下午五時許,中環人開始下班,生意繼續來,可見英姐熟客頗多,也有李伯的熟客寧願排隊也不打擾楊伯,永明叔落得清閒,修剪打蠟用的棉花球,絕不馬虎了事。六時半,天漸黑,永明叔首先收檔,仔細拾起地上垃圾,再把工具及座椅放回身後的鐵箱內:「今天有你們記者幫手,生意不錯,賺了三百元。」說畢,揮一揮手,兩袖清風消失於熙來攘往的中環街頭。

■永明叔於2002年曾連環被票控無牌經營及阻街兩次,每次罰$1,500。

後記

四位擦鞋匠對我態度不一,英姐惡言相向,李伯最愛談擦鞋技術,楊伯初初友善,見我們等他收工即覺煩躁,攝影師無辜被XYZ!永明叔也大罵記者阻頭阻勢,有生意才變得和顏悅色。我呢,我想說的是,我也不想獃在街等五小時等你們收工,天時暑熱貪玩麼?

擦鞋匠的話

■聽取完余若薇意見後,李伯又要繼續幹活,「貴鞋不補,很浪費。」

■下午3時,清閒,放飯時間到,楊伯邊吃邊說:「大陸貨鞋油,用不得。」

■永明叔:「擦完鞋,雙手依然非常乾淨。」

生財工具

■自製棉花球,方便替皮鞋上蠟。

■大陸貨質素奇劣,奇偉鞋油最好用。

■撲克牌,插在襪與鞋中間,避免鞋油弄污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