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剛過去的星期日,近二百名紀律部隊代表上街遊行,抗議遲遲不落實公務員職系架構檢討報告。下一個星期日,如果情況沒有太大改變,香港最重要的紀律隊伍──警察,對釐定薪酬的標準有所不滿,會按照原定計劃上街。
如果星期日警察遊行真的能夠如期舉行,一般的說法,是三十二年來的第一次。一九七七年,因不滿廉政公署成立,數千警察上街,導致警廉衝突。但嚴格來說,那是一次沒有組織的野貓式非法行為。像今次這樣,警察因為爭取權益,事先張揚,合法示威,是歷史性的,也是香港開埠一百六十多年來的第一次。
對薪酬不滿 由來已久
輿論批評紀律部隊輸打贏要,薪酬調查公佈,大趨勢是減薪,按遊戲規則,公務員應該跟隨。政府因為害怕公務員反彈,提出高級公務員減百分之五點三八,中低層凍薪。問責官員又以身作則,主動削減同一百分比的薪酬。紀律部隊還不領情,不顧大局,為一己之私,不惜破壞警隊形象,要脅上街,廣大香港市民會接受嗎?
上述論點,相信一般人都會同意,但這只是表面的說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用一家公司作比喻,員工對公司的人事薪酬津貼不滿由來已久,又缺乏暢通渠道下情上達,最後以抗議甚至罷工的手段以示不滿,也藉此引起管理層重視,改善工作環境勞資關係。作為老闆,你會不會問,公司的行政總裁、人事部經理的管理是否出了問題,搞得勞資關係如此緊張,如此惡劣,甚至影響公司運作?你也會問,繼續下去,他們還適合任這個高職,負這個重責嗎?
曾蔭權有兩個老闆,香港市民的意見他未必重視,但北面的那位老闆,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叫他草木皆兵,擔憂不已。從阿爺的角度看,紀律部隊,是專政機關的重要組成部份,紀律部隊上街,尤其像警察這樣,屬維護政權穩定的執法隊伍上街,在阿爺心目中,有極其重要的象徵和實質意義。
阿爺會認為,連紀律部隊薪酬這種芝麻小事都解決不了,對曾蔭權管治的印象,當然大打折扣。連跟紀律人員前線員工的溝通都出了問題,曾蔭權內閣局長是否適才適用,當然大有疑問。連專政機關的隊伍都壓不住,曾蔭權的威信和能力,在阿爺心目中,當然會打下一個無法消退的問號。
警察若上街 阿爺關注
七一有多少市民上街,對曾蔭權政府來說,固然相當緊張,但未到致命的地步。但如果警察上街,又上升到一個可觀而重要的數目,當然引起阿爺的關注,對曾蔭權的管治,帶來致命的一擊。
落實紀律部隊薪酬架構檢討會涉及大約七億元公帑,在金融海嘯經濟低迷的今天,這不是個小數目。但曾蔭權為了提升民望,幾次派糖,數以百億元計的公帑源源不絕,卻由於動機不純,行政混亂,效果極其有限。副局政助的招聘程序辦事能力早惹不滿,更醜聞迭起,笑話百出,簡直是浪費公帑。公務員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曾蔭權呼籲大家共度時艱,顧全大局,還會有說服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