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車禍傷者心理受創

26%車禍傷者心理受創

【本報訊】交通意外是導致身體創傷的主要事故之一,但醫治身體傷患之餘,也要顧及心理困擾,衞生防護中心在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指,一項調查發現逾兩成半自己或家人曾經歷車禍的受訪者,出現心理困擾,影響日常生活,近年更有研究發現,處於嚴重或長期壓力下會促進脂肪細胞增生,可增加肥胖風險。

意外後六個月內出現

調查訪問500名18歲或以上市民,當中23%受訪者指自己或親人曾經歷交通意外,少數人的身體傷患持續多時也未痊癒,其中26%人聲稱心理受到困擾。另一項調查也顯示,患者若在意外後一周內出現急性壓力反應,出現創傷後遺症的風險較高。後遺症通常在意外後六個月內出現,常見症狀包括與人疏離、常處於戒備狀態、對交通產生病態性恐懼等,例如坐在車內感到不安、不願踏單車或不敢過馬路等。
創傷後遺症除了會引發情緒困擾,近年更有研究發現壓力會令人肥胖,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指,身體處於嚴重及長期壓力下,可釋放一種促進脂肪細胞成熟及增生的神經月太,從而引致肥胖。德國一項有超過3,000人參加的研究發現,曾患上創傷後遺症的女士,肥胖風險明顯提高,但男士則未見此情況。
要從創傷後遺症中恢復過來,是一個漫長過程,衞生防護中心建議患者盡早尋求協助,接受專業的心理及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