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自3月中由低位約萬一點起步,一度升破萬九點關口,短短三個多月累積近七成升幅,不但正股熱炒,衍生工具亦備受追捧。股票掛鈎票據(ELN)的銷售金額,在數月內以倍數上升,投資者繼續熱衷ELN,惟所選條款跟過往有別。
記者:黃碧珊
自雷曼倒閉後,ELN銷售金額急速下降至近年低位,隨着環球股市在今年3月開始回升,加上低息環境,銀行存款息率近乎零,為資產增值的態度下「焗住去買嘢」,連帶ELN亦活躍起來。比聯金融基金及結構性產品執行董事盧穗欣指,市場3月份的ELN銷售金額,較今年1月份躍升兩倍,但僅為07年高峰期的兩至三成。
掛鈎單一股票為主
ELN的玩法大致分為三種,分別睇升、睇跌、或橫行,發行商先在每張ELN定出行使價、投資期及潛在年息率。例如恒生一隻掛鈎建行(939)的ELN,行使價為現貨價90%,建行正股現價為5.6元,即行使價為5.04元,年息率15.03厘,投資期30日,最低入場費10萬元(表1)。投資者在期初須先付投資本金104549元,如建行在結算日的收市價等於或高於行使價,在到期日可收取105840元,即獲利1291元;若結算日的建行收市價低於行使價5.04元,持有人便要按行使價接貨,虧蝕金額視乎正股股價,正股價距行使價越遠,虧損金額越大。
經過金融海嘯,投資者對結構性產品投資態度亦轉趨審慎,策略亦較從前保守,傾向選擇投資期較短的產品,如海嘯前的年期多為3至12個月,但現多短至約一個月,而潛在年回報更由約30至40厘,降低至約10厘。除年期縮短及回報率減少外,結構越簡單越受歡迎,掛鈎的股票數量則由一籃子轉為單一股票為主,方便「實」股價。股市熱炒的中資銀行及保險股,如建行、工行(1398)、中行(3988)及國壽(2628)等,以及追蹤指數的上市基金ETF,是近期熱門ELN之一。
不過,荷蘭銀行股票衍生及私人投資產品部董事何啟聰提醒,投資者應按其風險承擔能力,在年期及行使價選擇合適的ELN。如ELN年期越長,理論上潛在回報越高;若行使價與現貨價折讓越大,因所承擔風險較低,潛在回報相對較低。除年期及行使價外,他建議投資者應將發行商加入考慮因素。
投資者對ELN條款取向
《年期》
海嘯前:3至12個月 現在:1個月 變化:縮短
《潛在年回報》
海嘯前:30至40厘 現在:10厘 變化:降低
《掛鈎對象》
海嘯前:一籃子 現在:單一股票 變化:簡單
資料來源:專家
考慮發行商因素
對於上周港股連跌數天,何啟聰建議ELN投資者,應選擇市場較看好板塊的股票作掛鈎對象,由於股份在50天平均線水平會有初步支持,故行使價可考慮定於該水平,有助降低接貨風險。他又指,投資者應留意接貨交收需時,一旦接貨未必能即時沽貨減低虧損,可能需要考慮運用其他衍生工具,例如認沽期權作對冲。
購買前須做風險評估
儘管部份零售銀行有分銷ELN產品,惟現不會主動出擊,要客戶查詢才作介紹,故盧穗欣指現時ELN投資者,多為私人銀行客戶,入場門檻為50萬元。何啟聰稱,ELN結構簡單,設有衍生產品部的零售銀行,有機會自行推出ELN,毋須透過投資銀行開價。
理財版亦向多家銀行查詢ELN產品,東亞發言人回應,該行於4月起,已沒有向客戶銷售ELN產品。滙豐亦指,不會公開發售ELN產品,惟當有客人查詢,及該客人能符合風險評級,方作私人配售,其ELN與一籃子股票掛鈎,而渣打則表示有代售ELN,惟產品條款由客人選擇,並於客人開設投資戶口前,先進行風險評估。
銀行已不會主動兜售
星展ELN為「股票掛鈎定期存款」或「股票掛鈎合約」,前者看升,後者看跌,僅與1隻股票掛鈎,而最低投資等值為10萬元,並要通過風險評估(表3)。至於恒生,入場費同為10萬元,惟玩法有異,只為看升或持平,但每張單掛鈎股票則可選1隻或以上。
從銀行投資熱線資料,富邦職員表示客戶必須到分行進行風險評估,再按結果才決定能否介紹產品;渣打要求客戶直接聯絡客戶經理了解。此外,即使銀行網頁有顯示關於ELN產品,亦不代表仍然有售,如大新職員指該行已沒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