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了廣州歷史名街的西關舊城區即將面臨大清拆,當局計劃將荔灣區逢源路一帶八條街道約160間舊屋夷為平地,在原址興建高樓大廈,工程將令當地五條充滿西關風情的老街從此消失。在當地居住數十年的老街坊對將離開舊址,感到無奈和依依不捨,稱在廣州找不到更舒適的居所。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發出通知,荔灣區危破房改造計劃將清拆逢源路一帶,面積1.4萬平方米的舊城區,160間西關房屋將從此消失。雖然說是危房改造,但有部份房屋外表嶄新,外牆鋪上瓷磚,陽台也裝上防盜網。不過當局稱這次改造將涉整個區域,居民估計這些有修繕的房屋都會一同被拆。
冬暖夏凉 街坊不願搬走
這八條街道保存着完整的西關建築群,特色建築比比皆是,青石板路、西關大屋、對掩門等隨處可見,雖然不及騎樓搶眼,但這些建築在其他地方已難得一見。目前當局只對寶麟坊發出公告,其他街道拆遷的消息,都是由街坊口耳相傳,不少街坊目前抱着觀望態度,打算待當局發出通知才決定是否遷走。
「為甚麼要拆啊?」年近80、在逢源路開設食肆的堅叔,被問及遷拆一事,情緒激動,身為西關「原居民」的堅叔,連續20多年堅持每日開舖,面對遷拆,滿心不捨全表達在一聲嘆息中。住在當地數十年的馬叔則說:「當然不想搬走啦,上那找這麼舒服的地方?冬暖夏凉,有陽台又有窗台!」他說大部份老街坊都不願意搬離居住數十年的房子。
遷拆後的地盤將會興建五棟大廈,優先安置受遷拆影響的居民。負責人表示,初步預計遷拆將在一個月內動工,由於該區居民流動性大,不少都是租客,目前仍未統計到受影響的居民人數,亦仍未定出賠償標準。有居民稱,早前附近的恩寧路遷拆時,每平方米賠償8,000元(人民幣.下同),有居民稱最少每平方米要1.5萬元賠償。可是有居民稱,逢源路周邊的新樓,每平方米要近兩萬元,拿着當局的賠償,很難買到同區單位。
廣州《信息時報》
話你知:清代商貿繁盛標誌
廣州西關是指人民路以東、西村以南,西、南邊靠珠江的一片舊城區,當地不但是古代嶺南文化發源地,明初至清代一直是商業、進出口貿易的繁盛區,亦是舊廣州的商貿中心和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往的重要口岸。
西關人有着獨特的文化,老街坊廣東話有着西關口音,街坊堅持各種傳統習俗,西關茶樓,西關小食鹹煎餅、雲吞麪等更傳至港、澳。西關建築更是廣東建築的標誌,當地的巷弄都鋪着麻石,稱為青石板路,富有人家的西關大宅,有着三重對開的屏風門,九扇窗口,廳堂間的小天井,及在路旁一列的騎樓,一眼便知道是身處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