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銅鼓藏地下1700年 重見天日

東漢銅鼓藏地下1700年 重見天日

廣東陽江市早前一場大雨,令河床坍塌,一個巨型的古銅鼓因此而重見天日。文物保護專家考證,發現這個銅鼓約是東漢中後期產物,距今約有1,700年,其大小是廣東第一、內地第三。陽江當局正計劃將銅鼓放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與南宋沉船「南海一號」一同展出。
發現這個銅鼓的是一名58歲農民,4月13日放牛期間,在被坍塌的河床上發現,初時只見到一小片金屬,當他跳下河床,想拖回家賣錢時,發現拖不動,用手扒後才發現金屬塊體積巨大。他召來七名農民一同將銅鼓搬回家,並懷疑這是文物,向當地公安報告。
經當地有關專家考證,證實它為「周亨銅鼓」,屬於北流型銅鼓,體形碩大,厚重,鼓面寬平,鼓面直徑142厘米,高82厘米。雖然銅鼓表面已出現斑駁銅鏽,但仍見到鼓面、鼓腰上鏤刻着精美的細紋,鼓面正中鑲有八道光芒四射的太陽紋。
《廣州日報》

可見銅鼓正面的雕刻。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