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樣一個角色 - 高慧然

父親這樣一個角色 - 高慧然

跟往年無數個父親節一樣,今年的父親節,照例在無聲無息中過去。
傳說中,父親節起源於美國,一個母親早逝後被父親撫養大的女兒感恩父親的養育之恩,提出設立父親節。若傳說屬實,那麼,父親節最初紀念的是父代母職的父親,或者說,是兼具母親特色的父親。
我不知道別的孩子怎樣,我自己的體會是,作為一個孩子,我很難像愛母親那樣去愛父親。愛母親,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愛父親,卻像是一種責任。孩子在母親的子宮長大,透過臍帶汲取母親身上的養份。即使離開了母體,母親的體溫和她心臟跳動的節奏也能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彼此間的這種親密和依賴,這種密切相聯不可分割的關係,是大自然對母親和孩子的恩賜。
父親和孩子間的感情卻要靠後天培養,是理性多於感性。而且,中國式家庭中,父親與母親的角色差異太大,父親往往以家庭統治者的身份出現,孩子則往往以挑戰父親權威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成長和獨立。做嚴父或者做慈父,往往成為一個兩難的選擇。
現代年輕父親是另一個極端。他們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們眼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中的第三者,是與他爭奪妻子感情和關注的「情敵」。父親,更像是家中的大孩子。
孩子眼中的父親,甚麼時候可以跟母親絕對平等,得到孩子本能的熱愛而非理智的敬愛?也許要等到由子宮生育假手機械人生育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