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還記得,金融海嘯初期市場人士為「新興市場是否與歐美經濟分道揚鑣」而爭論得面紅耳熱。現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分道揚鑣談何容易。不過,如果讀者將眼光放遠一點,歐美經濟長期表現,確實與亞洲並不一致。
亞洲新興市場自97金融風暴之後,經濟曾經沉淪過好幾年的時間,同期歐美經濟卻在開派對,即使我們亦曾經在1999及2000年的科網熱潮中陪跑,當年受惠的行業,主要還是IT人才,其他行業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亞洲市場真正的復蘇,要等到2003年沙士之後。至於歐美經濟,究竟是自2000年見頂,還是2007年,言人人殊。然而,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歐美經濟今次是元氣大傷,而且是有排都未復元。
亞洲財政實力穩健
至於亞洲市場,雖則在今次的風暴之中不能倖免,然而細心分析亞洲政府、企業以至個人的財政,都與1997年時不可同日而語。最近與朋友在中區午飯,一些高級的餐館仍然經常訂不到位。查實,今次金融海嘯確實令到不少中環「才俊」(一笑)事業遭受挫折。然而,大家不要忘記,這班人一向薪高糧準,離任往往享受大筆分手費用。他們的財政並沒有因此而真正受到影響。
稍有不同的是一班外地專才,他們被解僱之後,往往要即時執包袱返回老家,這對中半山及附近的租務市場,以致酒吧及夜市等,都有不輕的打擊。然而,單看《南華早報》的銷量可知,老外佔中環打工皇帝的比例,早已大不如前,實際影響有多大,記者朋友最好問問蘭桂坊之父。然而,大家不妨以一個審慎樂觀的態度,迎接這一次的經濟復蘇。趁現在市靜,是早前被震離場者重新入市的機會。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