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高慧然6月18日寫《單挑二奶》挑起在下條筋。她說得十分對,要挑的不是二,三,四,五……十二奶或者大婆而係碌七。(Richard,我們的好朋友,前電視台高層,下面員工有不諳英語者尊稱其「陸生」或「七哥」,再熟一點直呼洋名中譯「碌七」。)
一切是非源自男人,身邊一眾老婆,幾奶,兒女有say咩?
曾經在框框稱讚何博士,有讀者來電郵指責「趨炎附勢」;事實未曾經歷何可知多妻家庭或碌七風流後遺症?要享齊人之福先決條件不單止有起碼銀両,幾個老婆一個蓋,蓋來蓋去製造一籮籮遺害女人及子女情緒及實際難題……錢分得勻其次;最重要還是父愛分得勻!
半個世紀前白頭事,那是一個父愛不容易說出口的世代,單單碌七住那個奶而不是這個奶的房子,是構成眾後代勾心鬥角含恨重點。一房,二房,三房不解第幾個老婆屋企;從前女人算乜?她們的存在只是身邊一個花瓶,一個工人,一具生仔機器;今天傳媒誤用,以為大婆是一房,二奶是二房……如此類推,錯得真真混帳;老竇瓜咗,下面五個仔便是五房人,九個仔便是九房人,話之七哥即七房有十七個老婆也只算一房。清朝皇帝後宮多者如康熙才不過幾十個妃嬪,未至三千;不論長幼所出全皆統一集訓,只認老竇不認老母。當然皇后即大婆所出早封太子,然根正苗紅不表示好英雄,最後落得沒好下場。傳統男人愛妻妾,不見得出人頭地定是正印所出,《巾幗英雄》便是好例子,我們家祖上有功名的祖先也不少庶出。
何博士如何讚?
揸得正!起碼,起碼表面如此。
碌七企得正,不偏幫,不搞關埋門一家子政治,子女成長比較心理健康。
昨天父親節,佛教報刊《溫暖人間》總編輯是老朋友,早聞家父生前風流事蹟,來訪以偏差父子情作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