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05年開始討論的內地手機實名登記政策,近日再引起內地關注。工信部會同公安部等部門,聯合制訂了手機實名登記制度的法律規範,並已上報國務院等候審批。不過,在《居民身份證法》造成的法律障礙下,這個旨在打擊違法短訊和手機犯罪的新政策,似乎難以落實執行。
根據中國《居民身份證法》,在一些情況下要出示身份證,包括戶口、婚姻、兵役的登記及出境申請等,另法律和行政法規定需要證明身份的情況下,同樣須出示身份證。
受法律阻礙
里昂發表報告指出,工信部推出的手機實名登記新政策,沒有法律效力執行,因為買電話卡並不在《居民身份證法》範圍。另外,由於全國新增手機用戶數目龐大,就算當局要強制執行也極困難,事關便利店、報攤沒有可能證實顧客身份;在難以確保私穩和安全的情形下,顧客也未必願意提供私人資料予第三者。故此,當局可能要創造一個全新的人名核證數據中心,但這並不化算。
至於手機實名登記新政策對幾個營運商的影響,里昂指,中國移動(941)由05年起已實行實名登記制度,在大城市如上海,中移動88%用戶已是實名登記;中國電信(728)則稱,客戶中只有5%是預付卡用戶,大部份用戶更因綑綁使用固網及寬帶服務而早以實名登記,故新政策對其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