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指成份股巡禮進入第二回,由美國大藥廠輝瑞(Pfizer)接力,適逢世衞(WHO)將流感警戒調升至最高級別,藥業股頓成市場焦點,擁有160年歷史的輝瑞不斷投入龐大科研開支,致力為人類的未來度身訂做新藥,勢必有助其延續行業領導者地位。
記者:陳景揚
龐大的科研開支、冗長的時間及研發成功率低,一向是藥廠盈利的致命傷。實際上,研發新藥的確需要很長時間,從實驗室試驗到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批,大約需時10至15年,而每萬種藥物當中,卻只有約250種可進行臨床實驗,其中又僅得5隻能通過臨床測試,最後只得一隻獲FDA審批成新藥。
新藥平均成本62億
香港區總經理梁國強表示,藥物專利權為20年,由藥物註冊開始計算,因此「一隻藥正式在市面發售至專利權完結,往往只得5至8年」。據香港科研制藥聯會數據顯示,一隻新藥平均成本為8億美元(約62億港元)。
根據首季業績,輝瑞旗下有7隻藥的營業額不跌反升,當中以治療抑鬱的藥物利痛抑(Lyrica)增長17%最勁,達6.8億美元,反映經濟不景令人類精神飽受壓力,令抗抑鬱藥物需求上升。至於佔整體收入最多的膽固清(Lipitor)期內卻跌13%至27.2億美元。輝瑞新興市場部主管Halfon表示,已密切在新興市場及中東地區尋求併購機會,他預計未來5年來自新興市場的營業額,平均每年會錄得雙位數增長。
人口老化利醫療股前景
事實上,不少基金都看好醫療股未來表現,百達基金資料顯示,在未來50年,超過65歲的人口將是目前兩倍,由於長者服藥頻率是年輕人4倍,故此未來人類用於醫療的開支便會直線上升。百達預計,直至2015年,美國用於醫療保健的開支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0%;而由於醫藥企業手持現金充足,未來將收購生化技術公司或尋覓夥伴合作,以提升盈利。
梁國強表示,藥廠角色是預計人類未來會出現的疾病,例如高山症或老人癡呆症等藥物很快便會進入臨床實驗階段。更厲害的是,未來的藥物會傾向「度身訂做」(Tailor-Made),「在嬰兒出生前會預先抽取其基因,化驗後由科學家預計嬰兒長大後會在甚麼年紀出現那種疾病機會最高,從而預先制訂藥物」,這概念如同在嬰兒出生時儲存臍帶血用作未來醫治如出一轍。
經濟差 抗抑鬱藥需求增
輝瑞比同業行前一步的,是首隻獲FDA審批、專為狗隻而設的癌症藥「Palladia」預計於明年在美國發售。輝瑞無評論研發此藥的開支,惟寵物藥物部門負責人Fennell表示,寵物用藥物於環球營業額約26億美元。
(道指成份股巡禮逢周一見報)
輝瑞小檔案
上市編號:PFE
上市日期:1944年1月17日
市盈率:12.82倍
每股盈利:1.17美元
息率:4.26厘
市值:1012億美元
已發行股數:67.5億股
上周五收報:15美元
輝瑞里程碑
1849年:美國紐約成立
1906年:營業額達到300萬美元
1944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對全球影響深遠的盤尼西林同時面世
1956年:在香港成立分公司
1972年:輝瑞將每年藥物研發金額由營業額的5%提升至15至20%
1980年:首隻衝破10億美元營業額的藥物─威力堅(Feldene)面世
1998年:研發金額達33億美元的男人救世主「偉哥」降臨
2004年:正式被納入道指成份股
2009年:以680億美元鯨吞惠氏
不斷改進
企業「大學化」促員工增值
在訪問短短兩個多小時,筆者已可感受輝瑞的開心快樂及自發文化。輝瑞香港培訓及發展董事左淑欣認為,有很多人最開心的時光都在大學時期,為了令同事工作得開心及有歸屬感,她將公司「大學化」,更將總公司的核心價值「Thinkglobal」轉化為「Actlocal」。
香港輝瑞提倡「EveryoneisaLeader」理論、「C.A.R.E」文化及「CanI」精神,鼓勵員工不斷增值,香港區總經理梁國強更在鰂魚涌的辦公室開設圖書館,並自費由哈佛大學買書回港,讓員工自發性借書閱讀,但閱後需交回讀書報告,另按書本級別累積積分。
着重知識分享與溝通
此外,輝瑞每天均舉行早會,由同事自由分享知識、經驗及感受,左淑欣認為這對公司發展及進步有莫大裨益。
梁國強指,香港有條件成為人才中心,希望能將理念實踐,並認為年輕人應學會面對逆境,不能斤斤計較,更不可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態,他寄語現時有工作的人應該開心,未有工作的亦應趁機進修,迎接新挑戰。
一舉成名
研治心絞痛催生「偉哥」
對港人而言,輝瑞最為人熟悉的藥物首推男人救星「偉哥」(Viagra),其實Viagra一字由Vigor及Niagara組成,意指澎湃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偉哥之父上月病逝
偉哥之父RobertFurchgott當初以一氧化氮能調節血管擴張,用作治療心絞痛,卻無意中發現,部份原本陽痿的病人服用後,竟能重振雄風,遂促成偉哥的誕生。不過,偉哥之父於今年5月19日病逝。
香港區總經理梁國強(Stephen)提到偉哥的誕生,笑着提到另一則流傳故事。
話說當年輝瑞將該批原先治療心絞痛的藥物進行人類臨床測試,惟該批藥物並未發揮應有功效,輝瑞於是着病人歸還藥物,惟病人卻不願將藥物歸還,輝瑞便開始調查原因,這才發現其功效。
Stephen指,愛迪生發明電燈要經過數千次挫折,最終才通往成功之路,輝瑞的科學家亦然,即使科學家一生也未必能成功研製能面世的新藥,但其研究的資料卻足以影響新藥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