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見《香港再出發宣言》出街,起初還以為是堅持普世價值的《零八憲章》香港版,殊不知卻要「改變港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換言之,不是嫌港人價值觀不夠普世,而是要港人拉大和普世價值的距離。同時它又是一份愛的宣言,堅稱「愛國就是愛實質上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譬如屈原愛國,他就必須去愛實質上代表着楚國的頃襄王政權;譬如岳飛愛國,他不能只愛飽受女真鐵騎蹂躪的百姓與河山,他必須愛實質上代表南宋的臨安朝廷;譬如聞一多愛國,他就必須愛實質上代表着中國的中華民國,連國民黨的獨裁腐敗也照單全收;譬如維園燭光集會紀念六四的港人,他們愛的是自由民主的中國,卻被告知要愛拒絕自由民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要問,可不可以愛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愛共產黨?答覆是:不行!實質上領導和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共產黨,不愛它還愛誰?要改變港人的價值觀和行為,必得找到一個參照系,這當然不是「實質上代表」人類文明主流的民主法治,而是向我朝價值觀靠攏。關於這種價值,精華盡在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言簡意賅的一句話裏,他對北京政府封殺YouTube的解釋是──「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別看。」儼然主子訓斥奴才的口吻。挪到愛國這個命題,就是「能愛的就愛,不能愛的就別愛」。港人愛的那個未來的幻想中的民主中國,根本不存在,也不能去愛,愛國只能愛《香港再出發宣言》概括的那個中國。
竊以為,這與其說是「愛的宣言」,不如說是一份「做愛宣言」。我從宣言起草者的曲筆中看到了許多隱喻,香港「內耗」,「折騰」,「缺乏新動力」,「下滑」,香港在祖國「壯大」中「沉淪」。一言蔽之,香港腎虧疲軟了,所以要尋回「凝聚力」和「進取性」,香港方能再出發。至於怎樣固本培元,重振雄風,那就是向實質上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黨示愛,擦出愛火之後接受寵幸,謂之做愛。如此香港幸甚,天下幸甚。
至於「宣言」中關於權利和責任的說辭,我看並非拾美國總統甘迺迪的牙慧,竟是拾黃口小兒陳一諤的牙慧,他指港人受「殖民思想」影響,解不開六四心結是只重「個人權利」,政府武力鎮壓是出於「社會責任」,陳一諤因之被港大學生唾棄。曾蔭權的「代表整體香港人」和「後六四繁榮論」,點燃了維園的一片燭海。七一前夕推出的這份《香港再出發宣言》,亦只能重蹈覆轍,成為「七一遊行再出發宣言」。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