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村上春樹,我們大都透過一個女人,那個人,叫賴明珠。
因為村上春樹名氣30年不老不衰,賴明珠的名氣,甚至比很多二流作家都要高。她繙譯村上的作品有20多年了,談起村上作品,她如數家珍。當然啦,她自己就是天字第一號村上讀者。
《1Q84》年底出版
村上新作《1Q84》5月在日本出版,兩冊銷售迅速突破百萬之數。賴明珠現正進行繙譯工作,問她這兩本書如此厚重,進度如何,她在電話一邊講一邊翻起日文《1Q84》來:「第一冊554頁,第二冊501頁,我都看完了。年底應該是可以出版的。」談及書本內容,她坦言:現在不適合透露內容,因為讀者會失去驚喜。但相信《1Q84》可以在年底出版。
「不過可以說的,是新書中可以聯想到很多,例如關於寫作的事情,新書談了很多,他第一本作品《聽風的歌》也寫了不少;另外有一些東西是很村上春樹的,像他很注意阿拉伯數字,新書《1Q84》中Q字跟日文九是同音的,Q字也是一種符號;他又很注重年代的事情,六十年代的人七十年代的。」
賴明珠說,當初她念農經系,再往日本深造,本來的確不是讀繙譯的,只是自己愛看書,看完又想介紹給朋友,結果就當起繙譯來,也自然沒有想過繙譯這個叫村上春樹的新人,一譯就30年。「當初看他的東西,就覺得很現代,跟古文不一樣,他一開始就要用不一樣的文字,表達不一樣的東西。他要表達的,有時候是連他自己都不懂的東西,人不一定完全了解自己。但他的文字是很白的,很坦白很簡單,像我們的語言,有時候很幽默。」
讀村上春樹的小說,要繙譯並不簡單。「他作品裏面有很多外來語──包括很多音樂家、電影,食物也提到很多,還有品牌啦。我跟他是同年代的人,他提到像Beatles、BeachBoys的音樂,會比較熟悉,但部份沒有聽過的名字,當他有提到,就會找來聽。他對西方文化的介紹是有貢獻的,他介紹很多很好的作家、或導演、經典的作品,等於是一個很好的導讀者,或是一個DJ。」但最難繙譯的,明珠說,是忠於傳達那感覺。
難免譯錯
「我的繙(譯)法是忠於原著,但有時難免譯錯。譯錯了,就在改版時再修改了,近日推出30周年推出的《聽風的歌》就做了一些修正。其實村上春樹自己除了寫作,也做很多繙譯,繙譯的問題他也常遇到。」對於繙譯,她堅持要「忠實傳達」,不加自己的一言片語,譯到艱深的內容,她明言自己也有看不懂的地方,但這正是村上春樹精妙之處:「文字上懂不懂是一個問題,內容上卻需要去深思,因為想不通的地方,你要繼續去想。」
中文版村上春樹有分繁、簡兩版,曾經因為日本東京大學的藤井省三教授批評過大陸繙譯者林少華,謂他的繙譯屬零分(林的譯法加入了很多詩詞味道──華麗得緊要),因而掀起兩岸村上迷熱烈爭辯,內地人一般傾向林少華,而台灣/香港則偏愛賴明珠,對此賴直言:「林先生因為喜歡唐詩,不知不覺會賣弄文字的美,喜歡與否是個人喜好。我自己選擇忠於原著,給讀者去選擇。」答來不卑不亢,但態度明白。對於大陸讀者較喜愛林少華的譯法,她解釋:「他們因為10年文革,把詩詞都丟掉了,現在就補償起來,重新喜歡這些文字,台灣、香港人一直在讀古文,因此並不需要這些,直接進入(村上的世界)。」
村上春樹被稱為八十年代文學旗手,轉眼領風騷已有30年,文壇依然鶴立雞群,她說村上的優點在於文字「稚拙」,摒棄成熟、裝飾,選擇簡單樸素:「因為他使用了不一樣的文字,去表達不一樣的內容。他就像是顆巨星。他的文體很自由,鼓勵了很多年輕人去創作。他一直保持創新、年輕的精神。」解釋村上的讀者永遠年輕,她說:「他的作品很孤獨,單身的時候讀起來會很投入,但結了婚就比較沒那麼孤獨。」至於她自己,她補充說由於自己一直單身,沒結過婚,所以就比較能了解那種孤獨吧。
不是村上春樹
寫的村上春樹
一顆明星可以養活一條村子。要數與村上先生的命運靠在一起的人,賴明珠是華文世界第一人,其他,還有分析、解碼等等的他們。
羅佳琦《村上春樹》$67
介紹作家生平、風格的研究專書,又怎會少了村上春樹。
《村上先生的愛樂電台》$130
村上的世界不能少了音樂,當中首選是Jazz(他寫過兩本《爵士群像》),其次是六十年代流行音樂,當然也有古典音樂。這本講的是古典,內含CD一隻。
《村上春樹音樂圖鑑》$30
這本以圖鑑形式編排,樂風包羅萬有,旺角樂文特價$30。
《看見村上春樹》(絕版)
介紹村上春樹專書,已絕版多年,有興趣請到公共圖書館找找。
《希臘.村上春樹.貓》$107
村上旅居歐美多年,又愛遊歷,他的遊記讀來沒小說那麼沉重。甚至有作者跟着他《遠方的鼓聲》路線重遊一遍,出了這一本旅遊書。當中文字不俗,攝影及印刷十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