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反覆回落,技術走勢轉淡,令到過去兩個交易日市況成悶局。港股後向非常簡單,就是等調整,等一切結算因素完成後,股價出現較大型的中期調整浪之後,才作出更進取的部署。
過去數日,市場的茶餘飯後話題,皆離不開新股東入股令股價大升的事件。「星爺」周星馳持有的物業售予上市公司帝通(8220),交易以新股及可換股債券支付,變相是入股帝通,消息一出,股價大升。而另一單入股消息,陸東入股華保亞洲(810),同樣產生名牌效應,股價表現亦不遑多讓。
星爺效應雖勁,但嫌無實質的支持股價因素,是純炒作的成份居多。華保亞洲主要業務為投資公司,業績主要是看投資眼光,陸東的入股消息令股價上升,起碼是反映投資者給予陸東的信心溢價,股價升得來也較具說服力。不過,現價的華保亞洲是否抵買,則是另一個話題。
以資產折讓作評估
現時上市的投資公司數目不多,要評估其投資價值,其中一個極重要的參考指標是以每股資產淨值(NAV)作比較。華保亞洲上日收0.32元,截至5月底的NAV為0.0554元,股價約有5倍溢價。這就是陸東的溢價。
若以市場其他上市投資公司比較,德泰中華投資(2324)上日收0.285元,截至5月底的NAV為1.07元,相比之下,股價有近7成的折讓。投資此等上市的投資公司,一定要計算NAV與股價之間的差價,若要以高溢價吸納,就一定要有具說服力的理由。筆者早前推介過的德泰中華投資,實具備中長線的投資價值,推介之時亦已同時指出以小注長揸,以NAV折讓價吸納長線風險不大。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