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數據、投資氣氛,以及資產巿場價格回升,投資者對經濟和通脹前景的展望,也出現了變化。數月前,投資者還在擔心經濟會出現大蕭條,持續通縮年代或會重臨。但是,現時卻擔心刺激經濟力度過猛,造成惡性通脹風險。
花旗分析員認為,經濟仍處於復蘇初期,在工資未向上調整之前,物價很可能只是徘徊在輕微通縮和輕微通脹之間的中性水平。我們認為,現時的投資重點,不是對抗通脹,而是把握低息環境下,經濟逐步改善,漸現春芽的投資機會。
低息環境加經濟改善
觸發近期通脹憂慮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投資資產和商品價格大幅上升。其中油價、銅價等天然資源,今年累計升幅更近六成。可是,整體商品價格較去年高位仍有一段距離,以紐約期油為例,現價仍較去年高位147美元一桶低近5成。更重要的是,美國企業的最主要成本是工資,而不是商品價格。
美國失業率有機會於明年升至10%才見頂,限制消費市道表現。市民消費意欲欠佳,各零售業紛紛減價以清減囤積的存貨,現時加價的議價空間不高。最新公佈5月份的美國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1.3%,創自1950年以來最大跌幅,由此可見,現階段商品價格上升並未為美國帶來重大的通脹壓力。花旗分析員相信聯儲局未必會急於在今年內加息,反而受惠新興巿場增長的商品出口國澳洲,則有機會提早在今年第四季加息。
新興市場勝成熟市場
低息環境配合經濟逐步改善,正正造就了投資巿場的春芽現象。第一,會吸引資金繼續由低風險資產,例如美國國債,轉移至較高風險資產,例如企業債券、股市、甚至商品市場。第二,復蘇進度有強弱之分,一些較具增長潛力的資產會明顯佔優。要數經濟增長潛力較佳的巿場,新興巿場會較成熟巿場為佳。花旗分析員預期,明年新興巿場經濟增長可能達4.7%,反觀成熟市場可能只有1.1%增長。
事實上,年初至今新興市場股市已大幅跑贏環球股市(見圖)。花旗分析員預期,未來新興市場股市相對成熟市場或較具升值潛力。在風險溢價方面,自從今年3月國基會(IMF)為新興市場推出名為「靈活信貸額度」的無條件貸款計劃,有關措施成功令新興市場對外融資的風險下降,刺激資金持續流入新興巿場。
雖然近日新興市場股市有步入整固迹象,但低息環境和較佳的經濟增長前景,或會限制向下大幅調整的幅度。經濟復蘇初期的主要受惠者,投資資產類別方面會包括股票和債券,巿場方面會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巿場。展望後巿,花旗分析員預期新興市場股市有機會優於成熟市場的股巿表現。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