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風險投資宜各半

高低風險投資宜各半

退休後,已沒有收入來源,住屋又是生活必需品,儘管物業是資產之一,但不應計算在退休資產,只可視為「後着」。
吳漢基認為,退休人士購買舊樓,或將物業改作套房收租,都屬高風險,不但有機會遇上租霸,如沒人承租,生活費將成疑,加上舊樓維修開支大,面對不確定性較多。若決定買樓收租,林櫻妮建議,揀老牌大型屋苑,樓價雖較硬淨,但租賃市場活躍,應有穩定租金回報。
至於賣樓將收益「慢慢搣」,另租單位過活,吳漢基指租金隨市場浮動,若租金飆升,退休金或不足支付。因此,胡女士在有需要時,賣樓轉買較平單位自住,較可取。

退休後勿輕易賣樓套現

若退休後尚餘按揭供款,是否應於退休前一次付清?林櫻妮認為,要按當時息口決定。如息口向上,一次付清能節省利息,相反,息口低時,則要考慮其他投資,能否取得較利息支出更高的回報。
另外,退休為長遠準備,時間越短,風險越高;若時間較長,可利用平均成本法,降低風險。若只有短時間準備,應着重保本及可承擔風險,以免市況逆轉會影響退休後生活質素,林櫻妮指,即使遲計劃,總好過沒計劃。
吳漢基稱隱陣的投資方法,投資組合一半作有保證回報,如年金保險產品,另一半投資較高回報及風險的股票基金。如大市不順,每月仍有年金支持生活,惟未必可追及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