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商於梁展文年代靠賣「發水樓」賺大錢,發展局委託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四個月公眾諮詢,收集市民對管制發水樓意見,但對會否就豁免總樓面面積設上限,及強制發展商增加建築物距離等,均沒有立場。環保團體擔心,諮詢結果最終會不了了之。 記者:黃偉駿
發展商興建住宅「發水」部份相當多,興建電錶房、垃圾房、停車場可獲豁免計算樓面面積。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在任時,更大開方便之門,准許發展商透過興建一系列獲豁免計算樓面面積的環保設施,例如環保露台、住客會所等,從而多建售樓面積獲取巨利。
改現有做法有代價
長達52頁的諮詢文件就三大範疇收集公眾意見,包括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寬免總樓面面積,及探討在建築物引入能源效益設施的可行性。文件具體羅列出改變有關措施的利弊,例如削減發展商提供停車場可獲寬免的總樓面面積,雖然減少了建築物高度,但同時造成住客不便,及增加街上違例泊車情況。
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文件內容盡量保持中立,以免發展商指控文件有主導性,所以委員會拋出了三個不同程度的方案供公眾討論,包括維持現狀、適量修訂政策及大幅修訂政策等。他說若改變現有做法,一定有代價,例如減少發展商可獲的豁免樓面面積,在缺少經濟誘因下,發展商將減少提供環保露台與會所等設施,隨時令物業價值因此降低。
發展局在去年底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曾建議,將豁免樓面面積上限,定在准建總樓面面積35%之內,但今次諮詢文件對上限隻字不提。陳智思表示,自己今年初才上任,所以今次的諮詢,並非根據發展局的建議。諮詢將進行四個月,其間會舉行公眾論壇,諮詢區議會與立法會。
李澤鉅:我冇嘢講
代表地產界的委員長實副主席李澤鉅昨日被問對發水樓的看法時,只說:「我唔係主人家,我今日冇嘢講。」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未來數月會退居幕後,交由委員會進行諮詢。
不過,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質疑,政府將發水樓諮詢交給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反映不是有心處理發水樓問題,「委員會以前做電子道路收費、清新空氣嘅公眾諮詢,之後全部不了了之。」他批評發水樓問題經已討論了多年,社會已有不少共識,政府應大幅度削減發展商可獲豁免的總樓面面積。
發水樓檢討諮詢三方案
1.檢討建築設計
*建築物之間的距離應該多少才合適?
*樓宇後移多少才合適?
*綠化的上蓋面積應有多少?
2.檢討寬免總樓面面積:環保設施應否繼續獲寬免總樓面面積?包括:
*停車場
*供公眾使用的平台花園
*環保露台
*住客會所
3.檢討在本港建築物引入更多具能源效益的設施及裝置
資料來源:可持續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