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不能一本通書看到老,隨着市況轉變,應不時檢視手上的投資工具是否適合時宜,特別是以短線為主導的衍生工具,從而減低持貨的潛在風險。好像上周港股在19000點前出現調整,而部份交易日恒生指數波幅逾400點,上周一(6月15日)更出現裂口下跌情況,故刻下可為手上的衍生工具作體檢。
為衍生工具作體檢
牛熊證及認股證屬短線的投資工具,需要不時因應市場狀況而作出適當調配。就認股證而言,當市場出現波動,認股證變得價內或極度價外時,前者的實際槓桿一般會稍遜色,若對後市看法不變,或可因應市況轉而留意一些輕微價外或貼價的認股證。
反之,若手持的認股證已變得極度價外時,實際槓桿或有機會較高,故可檢討是否需要減持極度價外證,或轉而留意一些輕微價外或貼價的認股證。
牛熊證風險則主要聚焦於收回價上。當大市波幅增加時,牛熊證的收回風險有機會隨之上升,這從早前單日逾百隻熊證被強制收回的情況中可反映。此外,當牛熊證收回價接近指數或相關正股現價時,除收回風險外,通常牛熊證的價格波動性會加劇,而槓桿比率亦有機會處於較高水平,形成另一重潛在風險。
因此,當發現手持牛熊證的收回價,距離指數或相關正股現價較貼近時,若對後市預期不變,或可轉而留意一些收回價距離指數或正股現價較遠的牛熊證,雖然這類牛熊證槓桿比率或較低,惟有助降低收回風險。
數據截至6月18日,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資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