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演舞台劇這條橋,近年中外都通行,幸福的粉絲除了可以手牽手湧到商場對着偶像尖叫,肺能量多了發洩的途徑。中港畢竟沒有血淋淋的歷史包袱,觀眾既缺乏自幼被莎翁幽魂籠罩的經驗,導演們對名氣的崇拜又徹底白熱化,雙方一個願打一個願捱,造就了一陣勇猛的風氣,曹禺如果選擇在這種時候翻生,一定為戲行的蓬勃感到驕傲。那些在電視、銀幕或歌台博得萬千寵愛的藝人,不要說沒有受過正統戲劇訓練,甚至連劇場都從來沒有進過,不恥下問的製作人一顧茅廬檔期又沒有沖撞,拍拍屁股便爽快應承,拖着蒲完夜店的身軀去開工。反正是做騷嘛,台下的小妹妹不會計較什麼演技不演技,那天心血來潮襯衫少扣一顆鈕扣,她們還當自己死了升了天堂哩。
二打六在倫敦沒有這種便宜撿,人家可有見多識廣的劇評人,觀眾水準也絕對不可欺,麥當娜們面懵懵跑到西盡獻藝,只會得到馬戲團飛刀美人的待遇。像祖迪羅這樣失驚無神演莎劇,看似挾持影壇聲望撈粗嘢,實質卻是回歸劇場,蔑視他在銀幕恃靚行兇的非粉絲,反而一個二個忽然念舊,記起他二十出頭曾經憑高克多的《可怕的父母》獲得傑出舞台新人獎,不介意過盡千帆的浪子回頭。同期海倫美蘭在國家劇院演拉辛的《菲黛》,落在香港娛樂版,標題大概不外「金像影后越界演出舞台劇」吧,叻到加一句「英女皇化身淫賤希臘妖后」,老總會漏夜加薪。英國人真是食古不化,連現成的宣傳順風車也不屑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