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oFace:Fusion≠Confusion

FacetoFace:Fusion≠Confusion

全因饞嘴,兩個新加坡人毅然轉行,放棄原本高薪厚職,從低打拼,搖身一變成型格新派煮食人;全因饞嘴,令兩人千里迢迢來到香港這個美食天堂,痛恨中不中西不西的所謂Fusion菜,直斥其為Confusion……香港人,別再抱怨土生土長的地方了,至少我們不用離鄉別井,在香港甚麼都有得吃,味蕾早被寵壞了。

記者:梁佩芬
攝影:林栢鈞
場地提供:37+

葉榮生(David)

印尼出生,新加坡長大,曾任時裝雜誌編輯,出版過林憶蓮的飲食書《上海回味》,兩年前與生意拍檔齊齊來港,在士丹頓街開設專賣新加坡地道小食的「BarofSoup」,菜式不下味精,今年再開一間酒吧「37+」。

劉偉仁(Willin)

新加坡土生土長,英國留學,當律師8年,愛上入廚毅然辭工,先在意大利餐廳做見習廚師,後在酒店開設餐廳,主打ModernSingaporeCusine,最近獲香港食家余健志推廌為《Wallpaper》一百大新進廚師,現受旅遊局之邀來港表演廚藝。

劉:劉偉仁
葉:葉榮生
記:記者

不做律師切蒜頭

他倆5年前在新加坡認識,甫見面,兩個大男人說個不停,話題就是吃吃吃。自小,劉偉仁有兩個夢想,一是做律師,二是開餐廳。律師一職,十多年前已經實現了,後來決定放棄高薪厚職,從頭做起,走入意大利餐廳學切蒜頭。這份勇氣,勢利的香港人如你我,不得不寫個服字。

■Willin的旅遊飲食書初稿,詳細介紹香港地道美食。

■林憶蓮的《上海回味》,由David出版。

■訪問途中,Willin弄了餐廳招牌菜椰醬飯給我們吃。

劉:新加坡人就是這樣,話題總離不開吃,從地道美食一路講到外國見聞,好像生活只有吃。

記:這也是你想開餐廳的理由嗎?

劉:一半吧。做父母的,總希望兒女做律師做工程師,我也不抗拒,很用心讀書,希望達成他們心願。我自小很喜歡吃,最愛吃缽仔糕,香港只有紅豆製的甜缽仔糕,新加坡的缽仔糕則用米、麪粉及水製造,面頭加一些菜脯,味道帶鹹,可惜,現在已差不多沒有了。

葉:我也是從小培養對吃的興趣,最愛吃柴魚花生粥,在新加坡已經吃不到了,反而在香港常常吃到,這可是種童年回憶。我由祖母養大,她開了間中國餐館,我從中學懂點點烹飪技巧,也學懂欣賞食物,懂得欣賞,又令自己越來越愛吃。

劉:你祖母很好,我媽媽從不讓我進入廚房,怕我會弄污地方,又怕我受傷。

記:何時第一次下廚?

劉:直到在英國諾定咸讀書,你要知道,大學宿舍的食物何其難食,不是煎炸就是沙律,不少同學知道我可以煮幾味,晚晚來開大食會。

葉:自己煮的東西,不一定好味,卻最有感情,如晚上肚子餓,想吃一個公仔麪,絕不會放滾水煮熟麪條便算,還要加午餐肉……

劉:是呀,新加坡也有「梅林牌」,我每次煮公仔麪也要加幾片,還有蛋及菜,媽媽問我:「Instantnoodles,不是Instant即食嗎?」我說:「麪是即食,但配料就得慢慢煮。」

葉:哈哈,我不能吃味精,一吃便敏感,所以我在香港開餐廳也不加味精,很可惜,香港人吃完我的食物,竟然說味精好好味,很奇怪。

劉:是,我也遇到同一問題。香港人是否覺得食物美味全因下了味精?味道是靠食物的新鮮及創意製造出來的。

記:你跑到意大利餐廳學廚,決心很大。

劉:是呀,我辭職律師工作不幹,跑到新加坡的著名意大利餐廳Garibald's切洋葱、蒜頭及洗碗,一切從低做起。

記:新加坡傳媒寫你做律師月薪6,000坡幣,學廚只得600坡幣,真的嗎?

劉:我從沒說過做律師月薪多少,這全是他們推測的。不過說真,學廚那一年好辛苦,每天在餐廳工作12小時,然後回家做兼職,幫TigerAirways做有關法律的工作幫補生計,每天只有三四小時睡眠時間,一整年也沒有乘的士。

女人從來不Simple

劉偉仁做菜,講究「Simpleisbeautiful」,任何花巧擺設古怪點子也不及味道可口重要。飲食男女,同一樣道理,這課題可否放在女人身上?

■卸下西裝換上廚師服,Willin勇氣可嘉,不得不服。

劉:這問題很難答,何來有簡單的女人呢?

葉:她們從來不給你一個肯定答案。口說好的,心,可以是千萬個不願意。答案從來是可能、或許、差不多。說到底,人本來就不是簡單的。

劉:人,絕不可能簡單,做人,要充滿挑戰才行。我不做律師轉行經營餐廳,朋友覺得沒所謂,因為他們了解我性格;相反,父母覺得我Crazy,連今次來港,酒店員工一知我當過律師,人人也說沒可能,其實,最沒可能才是最有可能。

葉:以往,我做過時裝編輯,又做過出版人,突然間覺得需要新衝擊,就與拍檔一起來香港開餐廳。

劉:講起出版,我以前也想編寫一本烹飪書,可惜最終沒有成事。

記:David你何不幫他一把?

劉:你問一問他幫甚麼人出書,就知原因。

葉:我幫過一些紐約藝術家出書,也為半島酒店及林憶蓮出烹飪書。

劉:看,他怎會為我這個毫不起眼的人出書?

記:Willin,你不是想做旅遊飲食作家嗎?

劉:有這個念頭,更想從香港開始,以前來港,每次都是二十四小時不停吃吃吃,種類多又有特色,我希望可從香港入手,就說今天吧,我早上到了灣仔,發現了一間蛋撻店,很好味。

葉:你說的應該是檀島,士丹利街也有,我們可以叫外賣。還有,我介紹你上歌賦街,有九記又有大牌檔;還有些利街的醬油檔,及卑利街的九龍豉油……

劉:每次來港我都盤滿缽滿地走,要帶很多不同醬油回新加坡,香港人做的醬油很傳統,很適合做新加坡菜。

記: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口味有何分別?

葉:香港人吃得比較甜及鹹。我製造的椰醬飯很受新加坡人歡迎,不少新加坡人一下機就拿着行李過來吃,還說比在新加坡吃到的更加好吃。

劉:我每次出國,返家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大牌檔吃三種東西,一是椰醬飯,二是炒蘿蔔糕,三是豬雜。現在,新加坡商場開滿FoodCourt,這我最討厭,完全破壞食物味道,賣得便宜材料卻不足,如果我話得事,我會第一時間關掉所有FoodCourt。

葉:還有些胡亂設計的所謂Fusion菜,完全不能取兩者的優點互補長短,反而更自曝其短。

劉:對呀,西菜就是西菜,中菜就是中菜,硬要來個甚麼Fusion,最後只會變成Confusion。

香港人很好人

香港人出名嘈吵,但這兩個新加坡人說話,與酒樓嘆茶的師奶無異,其實人人說到興起,也會放盡嗓子。在他們眼內,香港人很好,香港人吃的也都很好,所以順理成章,他們也愛上香港。

■Willin傑作「娘惹小金杯」,把傳統叻沙融入香草醃製的虎蝦中。

葉:香港人很好人,很愛幫助別人。

記:你說說笑吧,我自己也不相信。

葉:當然,剛相識時大家會各自築起一堵牆,但只要你問多兩句,講多兩句,牆會自然倒下來。舉個例子,我每天也前往灣仔街市買菜,初初我問一句,小販答一句;漸漸我倆熟絡了,小販也變得和藹起來,還教我認識各種蔬菜的時令性。你知道嘛,新加坡只有夏天,全年都提供到相同蔬果,有年夏天,我往街市買紅豆,小販教我:「冬天才有新鮮靚紅豆。」我恍然大悟。

劉:新加坡市場只得進口貨,肉類蔬果全是急凍的,不及香港市場,既新鮮又選擇多,所以新加坡人煮菜會下香料及咖喱,務求辟走雪藏味。

葉:香港的小販有博大知識,會教我怎樣煮菜;在新加坡,你幫襯十年也未必有同樣待遇,大家很冷漠。

劉:香港令人有種放鬆的感覺,大家很悠閒地逛街,店舖又多種類,很富生命力。

葉:真的,香港人很友善。

劉:可惜,我最大的缺點是認不到人樣。我今次來香格里拉酒店做客席廚師,在我來說,好像個個廚師也是同一個樣子的,要花很多時間才認到人。以前在英國讀書,有個英國人跟我一起上課,有天在街上碰到他,他對我點頭但我毫無反應,第二天,他跟我說:「Youaresorude!」我才記得他是我同學,很慚愧。

葉:對呀,小販們的記憶力很驚人,記得我買了甚麼想做甚麼菜,若有一天在街上遇到其中一個我常幫襯的小販,可能也記不起來。

記:不記得也沒所謂,做廚師,記住味道便可以了……

後記

見Willin前,在網上看過一些其他傳媒拍他的照片,橫看直看都似四十歲開外,連《DiscoveryChannel》都拍得他很蒼老。訪問見真人,嚇了一大跳,不只外表年輕很多,連行為舉止也像個大男孩,問他有何保養之道,又不外是每天與餐廳員工去健身室運動及放假玩滑水,或許他說得對:「Simpleisbeautiful。」不過要持之以恒。

新加坡美食節

日期:即日起至6月28日
地點: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CafeToo
查詢:2820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