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傳媒也有報道港股在5月27日已升破250日牛熊分界線,及日前恒指的50日線進一步升破250日線,出現了黃金交叉的長線利好訊號,相信不少朋友對這兩個向好的訊號也有聽聞。
本港投資者慣常採用的250日長期平均線,在歐美投資市場則較少採用,相對上它們較常採用200日線作為一個重要的好淡指標。正如日前Reuters、Bloomberg及其他歐美傳媒在報道中亦有指出,美國的S&P500指數在周三曾一度輕微跌破其200日平均線。此外,周初《華爾街日報》進一步指出,道瓊斯指數雖然已升破200日線,但道瓊斯運輸指數(DowJonesTransportationAverageIndex)只在上周一度輕微升破200日線,惟至今道瓊斯運輸指數仍未能升破200日長期平均線,與道指(或美股)的走勢呈現背馳(註:在6月17日道瓊斯運輸指數為3177點,其200日線則為3373點,故運輸指數低於200日線達190多點),可見歐美投資市場頗重視200日平均線,而較少採用250日線,這與港股略有不同。
根據DowTheory指出,道指與其運輸指數應該呈現大致同步的趨勢,才可確認美國股市真正重返上升趨勢,甚至牛市重臨。
港股險守支持位
基本上,若以DowTheory來看,則美股在上周已出現一個較明確的背馳訊號。上周四美股一度大幅飆升至近期高位8877點,並突破了4、5月的高位,明顯出現一浪高於一浪之走勢,惟近日運輸指數卻不能與道指同步突破5月高位,未能造出一浪高於一浪之走勢,明顯與美股之升勢背馳。對近期美股是否真正牛市重臨,發出一個警號。
早前美國多間銀行先後發出盈喜,紛紛指出在本年首季的營運情況不俗,當時有不少投資者已開始懷疑,美國的企業在本年首季出現絕地反彈之盈利情況,會否是因為在去年第三四季的情況太惡劣,不少企業因而作出一次過較大的撇賬及撥備,引致去年出現虧損較大,但同時亦因而減輕了本年第一季的包袱。
故此,當時市場已對美國經濟及企業在首季的好轉存疑,普遍認為美國的企業在第二季的業績,才能較明確反映經濟及企業盈利是否真正到底、復蘇有望。但由於隨後全球股市出現絕地大反彈,投資者忙於追貨,早已把這因素拋開。惟下月又快到美國的企業公佈第二季業績的時候了,近日美國的投資者開始轉趨審慎。
港股守了大半個月的18000點昨日終於失守,同時恒指在日線圖及小時圖亦已形成一小型頂部形態,頸線位處於17710水平,假若進一步跌破,則以其量度跌幅計算,後市有可能要跌至16500點,才能消除這頂部形態的下調壓力。
譚紹興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