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美滙大勢仍是跌 - 林少陽

立論:美滙大勢仍是跌 - 林少陽

今天談美滙指數。附圖可見,美滙指數過去40多年的走勢顯示,美元滙率長線兌其他主要外幣都是跌多升少,惟每個主要趨勢維時5至10年,因此一旦趨勢形成,很少會中途改變方向。這個大圖,對外滙炒家未必有很大作用,因為三兩日的上落,已足以令外滙炒手冇咗份工,或者食一次大茶飯,然而對做外貿生意的人,卻異常重要。
更有趣的是,美滙每個跌浪維持的時間大約10年,是升浪維時的2倍。第一組的跌浪,由1969年一路跌到1979年,跌逾3成。第二組跌浪1985年一路跌到1995年,同樣維時10年,跌5成。第三組跌浪由2002年開始,至2008年初已跌去4成。後來貝爾斯登及雷曼相繼倒閉,資金流入美元避難。這一浪美元跌勢,是否已經全然逆轉了呢?若過往的趨勢簡單重複,似乎在今次「技術性反彈」後,美元仍然要跌到2012年才真正見底,而且會否巧合地與對上一次的累計跌幅(50%)相近,不妨等着瞧。

亞洲資產升值潮未完

美滙指數的升降,與美元的利率周期有密切的關係。1979至1984年的上升周期,與美國透過大幅加息抑制通脹的周期接近同步,而且加幅比其他貨幣兇。1995至2000年,亦是美國的加息周期,但相對其他貨幣的利率差距較細,所以這段時間美元的升勢沒有對上一次那麼大。
講了這麼多,都是想指出,過去兩年美元的升勢,很可能只是一個死貓彈,而整體的利率周期仍然是向下。後97金融風暴的亞洲資產升值潮,至今應該仍然未結束。自去年10月底開始,大部份新興市場已然見底,未有在今年3月初陪西歐股市再創新低,失業率升幅亦沒有歐美嚴重。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