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股最近有多個好消息,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樓價,按月上升0.6%,相對4月份增加0.2個百分點;另外,內地又放鬆了開發商頭上的「緊箍咒」,調低房地產開發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從原來的35%下調至30%,為13年來首次。房地產發展商在資金上獲鬆綁,無疑降低了集資壓力。
內地樓市一時之間,好像已經開始大地回春,就連大行都紛紛發表報告唱好,但我卻認為,大家都被一片利好消息蒙蔽,以至對其他利淡因素視而不見。就好像最近不少內房股趁升勢紛紛出來集資,大家卻未發現SOHO中國(410)在「抽水」之後,卻選擇按兵不動。
SOHO中國繼以12億元出售朝陽門一處商業物業後,又宣佈與招商銀行達成一宗涉資100億元的融資授信協定,在短短半年間,公司已從銀行方面,獲得不超過200億元的授信額度。同樣在半月之前,公司宣佈發行一筆可換股債券,融資28億港元。
「地產預言家」唔敢睇好
在經過一輪「吸升大法」後,SOHO中國理論上可動用的資金,已超過300億元,然而,公司在增加土地儲備的態度上,卻未有採取積極的行動。這是否意味着公司對內房的前景,仍感不樂觀?公司董事長潘石屹早前發表的言論,就提供了答案。他表示,現時的樓市仍處於冬天,冷了兩天,回暖後,仍會再冷。潘石屹一向有「地產界預言家」之稱,他的言論絕對有參考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易憲容,都認為這幾個月的銷售量增長,都是相對2008年而言,但2008年全國地產銷售量,較2007年已經下降超過20%。他打了一個很好的比喻,說如果2008年的銷售量為零,現在增加2至3套,從增長率上看,會好像很有突破性,但實際增長其實仍非常少。
由此可見,近來發表的數據,很可能只是一連串數字遊戲罷了,現在斷定內地樓市回暖,還是言之尚早,加上內房股自3月至今,錄得不少升幅,瑞安房地產(272)、世茂房地產(813)、富力地產(2777)、雅居樂(3383)等,升幅更以數倍計,所以還是小心為妙,就算真是要買,也待股價回調後,買一些具上海概念的地產股,最少有上海概念可炒。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