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組成的「金磚四國」,昨天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舉行首次高峯會,除商討改革全球金融體系外,東道主更力陳成立世界儲備貨幣,取代美元獨霸全球的格局。
「金磚四國」的概念是高盛在2003年提出,當時預測這四個新興經濟國家的規模20年內可取代七大工業國(G7),但沒想到金磚四國經濟勢頭如此強勁,在金融海嘯中成了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支柱。金磚四國佔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約60.7萬億美元(470萬億港元)的15%,外滙儲備達2.8萬億美元(約22萬億港元)。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指,國際金融體系需要強化,不但要維持美元強勢,還要成立以其他貨幣為單位的儲備,以及建立超主權的國際結算貨幣。克宮高級經濟顧問德沃爾科維奇建議增加盧布、人民幣和黃金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份量,減輕對美元的依賴。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克宮的建議保持緘默,顯示中國未敢公然挑戰美元的地位。
存共識減持美債
不過,美國開動印鈔機,卻令金磚四國深覺美元會貶值,在減持美債是存在共識。俄羅斯不但表明減少美債比例,還提議只要另外三國發行債券,俄羅斯會動用外滙儲備購買,並建議互相購買彼此的債券,更將外滙儲備投資在金磚四國的貨幣,並以本土貨幣或貨幣互換協議進行交易,目的是盡量減少以美元作交易單位。
四國領袖也討論聯合國改革,給予巴西和印度更重要角色。消息人士透露,峯會後的聯合公報草稿,沒有提及美元地位或世界儲備貨幣,只說要成立一種穩定、多元化的貨幣制度。金磚四國領袖首次聚首一堂,外界最關注峯會會否演變成定期召開的政治經濟組織,取代以美國為首的八國集團(G8)。但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司長吳海龍強調,金磚四國不針對第三國,又指四國合作該朝更務實、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
美聯社/新華社
金磚四國拼一拼
-中國-
國內生產總值:34.3萬億港元
人均國民收入:19,367港元
外滙儲備:15.2萬億港元(全球第1)
經濟優勢:世界工廠,全球第2大出口國,人口全球第一,有助內需發展,是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
-俄羅斯-
國內生產總值:13萬億港元
人均國民收入:70,785港元
外滙儲備:3.15萬億港元(全球第3)
經濟優勢:擁有全球最大天然氣儲備,是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
-巴西-
國內生產總值:12.2萬億港元
人均國民收入:54,116港元
外滙儲備:1.6萬億港元(全球第7)
經濟優勢:擁有豐富礦產資源和石油,也是農產品和肉類出口大國
-印度-
國內生產總值:9.4萬億港元
人均國民收入:7,347港元
外滙儲備:2.04萬億港元(全球第5)
經濟優勢:全球人口第2大國,電腦資訊科技業最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