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理財產品仍然處處陷阱 - 胡孟青

青心直說:理財產品仍然處處陷阱 - 胡孟青

賺大人嘅錢唔及賺細路仔錢容易,家你攤開啲幾簡單嘅產品畀人、即使係最傳統嘅定期存款,都會俾客戶抱住懷疑嘅眼光同埋態度,打爛沙盤問到篤,恐防有詐。紅簿仔無出息,又嫌股票商品外滙通通升晒上嚟,且已開到荼蘼,形成趕錢入樓市嘅情況,有租收攞yield,無租收都叫做攬住塊磚頭,漸漸呢種心態有如傳染病般社區散播,理財根本就係要從儲蓄做起。

分散投資被誤解

但係近年對於「理財」兩個字,已經因被濫用而產生許多人為謬誤,好多人以為咩都揸一啲就叫分散投資,又或者咩嘢股份都買啲就叫分散投資,最頂癮兼令人拍案叫絕嘅仲係以為「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現實就係高風險一樣可以低回報,低風險更加可以totalloss。
當通脹率持續向下,人之常情係先減少消費,所以鼓勵消費呢類政策根本甚為騎呢,使錢係唔需要教嘅,你問香港啲二三十歲後生仔與內地嘅富豪第二代,有無需要開班教佢地點樣使大啲?
金融資產通脹之可持續性始終有賴實體經濟之復原,身邊曾經遇過許多機關算盡要40歲退休、30歲搵到第一桶金嘅人,今天仍在打工等出糧,過份刻意求成搵快錢心態,就是每每墮進金融天仙局中招的原因。
試做個調查,假如有人話你知佢同時揩中雷曼迷債同埋精明債券,你會選擇同情佢遇人不淑多啲、抑或懷疑佢投資心態與取向出咗根本問題多一點呢?有調查顯示,內地居民係唯一於金融海嘯期間財富仍然增值嘅一群,唔怪得佢哋已經成為理財服務供應者嘅甜心獵物。

內地人理財需求大

內地報道有外資銀行推出形形色色理財產品,名稱與花款令人看儍了眼,有名為「漲跌雙贏系列」產品,表面係存款,內裏卻充滿滙率風險,被指隨時渣都無埋。
無他,內地投資者理財觀念未成熟,加上心急保本增值,再者保障投資者及存戶法規未完善,對辛苦賺來血汗錢嘅居民,猶如處處陷阱。既然係咁,唔怪之得咁多人情願開個股票戶口博一鋪,反正風險未必高得過買自己睇唔明嘅產品。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