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市場上對於美元的最大疑慮主要來自美債。擔心美國政府缺乏能力控制其財赤,迫不得已要大量發債,從而使投資者以至海外中央銀行對美債市場失信心,並導致他們大舉拋債拖累美元。在上述陰霾下,正好解釋每當市場上出現任何海外中央銀行棄美債的消息,市場上便風聲鶴唳的原因。
不過筆者認為,投資者對美債市場的憂慮是有點過敏,這過敏的出現主要是他們對箇中經濟原理不大清楚所致。筆者認為,中國、俄羅斯或大部份的亞洲國家,政治因素除外,單從純經濟角度出發,也不能輕易放棄美債或美元,其原因有三:
聯手拋美債徒兩敗俱傷
(1)美國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或許經歷金融海嘯後,其經濟確減弱不少,但仍是不少國家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不能輕易放棄。如亞洲大舉拋美債,美國政府將難有足夠資金挽救經濟,而美債息的上升也會同時推升企業發債成本以至按揭息率的上升,不利美經濟發展。試想,如美國經濟一沉不起,對亞洲的出口又有何益處。
(2)不少新興市場的貨幣均與美元有相當緊密的關係。不能說這些亞洲貨幣與美元掛鈎,但明顯他們的走勢是釘着美元變化。如亞洲國家大舉拋美債,當資金從美債市場流走,可想像美元也定當隨之滑落。而為保持貨幣間之緊密關係,屆時這些亞洲國家便可能需要對其本身貨幣作出干預,即沽出本國貨幣買入美元。而被購入的美元,將很大機會又再停泊於美債市場中,所以對於亞洲大部份與美元貨幣有着緊密關係的國家而言,沽美債對他們來說並無太大意義。
歐元料在1.35-1.43上落
(3)現時投資者最感憂慮的是海外中央銀行日後可能逐步棄美債,轉移吸納國基會的SDR作為儲備。投資者有錯覺認為,如海外中央銀行一旦一致作出同一放棄美元行動,美元的需求將會大減。這或許只是美麗的誤會,因為美元始終是全球最重要貨幣,就算於SDR的組合內,美元所佔的比重也達4成。據市場估計,現時全球央行持有美元作儲備的比重約達6成,亦即是投資者當真全面放棄持美元作儲備,轉持SDR,基本上美元的儲備地位也不會降至零,只會由6成降至4成。
當明白上述原理,就應同時明白到,月初當投資者借美債市場快將失支持作藉口,把歐元推上1.43美元水平,是有點過份炒作。事實上,以歐洲現時的疲弱經濟,筆者也質疑歐洲有否能力承受高於1.43美元的滙價。不過,美國的龐大財赤又確使人感憂慮,這也會限制歐元跌穿1.350美元的可能性,料歐元大範圍於1.35至1.43美元間上落。
最後要留意是昨晚金磚四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及巴西)舉行的會議,作為外滙投資者,要留意是四國會否制訂新安排,在增強各自貿易往來的同時,會否定出一種全新的交易方法,繞過以美元作各自的結算貨幣。
溫灼培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