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伊朗亂局 美國避之則吉 - 盧峯

探針:伊朗亂局 美國避之則吉 - 盧峯

美國總統奧巴馬委實比他的前任聰明得多。當伊朗政局動盪,前景未明之際,奧巴馬沒有擺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態教訓伊朗人該怎樣做,也沒有表示支持那位候選人,反而強調美國政府無意介入及置身事外,反而要求爭議各方不要亂打美國牌,不要拉美國落水。
自從一九五三年美國中情局策動政變推翻民選的穆馬薩迪(MohammedMosaddeq)政府,扶植巴列維國王建立專制政權後,美國已跟伊朗民眾及教士結下不解之怨。七十年代末精神領袖高美尼之所以能迅速發動群眾推翻巴列維政權,靠的正是民眾的反美情緒,靠的是伊朗人對「邪惡撒旦」(ThegreatSatan)美國的厭棄。
到伊朗成為伊斯蘭共和國,擺脫了美國的控制,伊朗政界及人民仍然對美國心存敵意。反美、向美國發出挑釁性的言行成為很多政治人物包括現任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的重要武器。在這樣的民情下,假若奧巴馬像小布殊那樣痛罵伊朗政府或攻擊選舉舞弊,受益的只會是像艾哈邁迪內賈德這樣的人,對解決爭端,對較願意跟西方對話的穆薩維毫無好處,甚至會幫倒忙!
那伊朗的政治僵局將如何解決呢?
首先要知道,伊朗的政治體制遠比外間想像複雜。總統、國會、國會議長固然互相制衡,互有不同的權力範疇;伊斯蘭革命後成立的革命衞隊(IslamicRepublicGuardsCorps)以伊斯蘭共和國的捍衞者自居,它本身有龐大的資源及人力,隨時可以出手粄平任何被視為內部威脅的力量。
在政權以外,神職人員包括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有另外一套類近政權的神權政治體系,他們有解釋憲法,決定參選人資格的權力。
簡單來說,任何解決紛爭的方案都必須得到幾方面力量的接受,不可能單單透過民眾上街解決。改革派及支持穆薩維的民眾人數雖多,其他力量同樣可以發動大批民眾上街相抗衡,造成更大、更激烈的衝突。現時最重要的是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態度和手腕,若果他明確支持某一方或支持重新投票,不管是艾哈邁迪內賈德或穆薩維都難以跟他抗衡,都難以對他sayno!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