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醫生提出要做手術,不少人也會聯想到被麻醉後,毫無知覺地被推進手術室的場面,其實骨科手術很多時也會應用局部或區域麻醉(egionalanaesthesia)等非全身麻醉方法,例如在手指或腳趾進行比較簡單的手術時,只需進行局部麻醉,已可讓手術順利進行;若進行有關手部的骨科手術,則有其他兩種針對手部的區域麻醉方法會被經常應用。
止血帶可於手部手術
第一種是靜脈區域麻醉(Bier'sblock),方法是在手指或手背的血管注射麻醉藥,再用止血帶(tourniquet)在上臂位置紮緊,令麻醉藥被困在手臂,不會隨血液流動走向全身,達到區域麻醉的功效。此方法可應用於手掌、手腕、前臂及手肘的手術,但並不適用於肩膀位置。
另一種是臂叢神經麻醉(brachialblock),醫生以一支俗稱「飛機仔」的幼針,將麻醉藥注射到頸底或腋下位置,該處是手臂神經的必經位置。此幼針的特色是在針頂端處有一個類似蝴蝶形的翼,方便醫生控制打針位置。區域麻醉有時間限制,靜脈區域麻醉只可進行約一小時手術,臂叢神經麻醉則有兩至三小時。
若要進行盆骨或以下的下肢手術,可使用脊髓麻醉(spinalanaesthesia)或硬背膜外腔麻醉(epiduralanaesthesia)兩種下半身麻醉方法,前者是一次過將麻醉藥注射入體內,後者則是將一條導管放入背脊的神經面上,醫生視乎手術的時間將麻醉藥經導管注射入身體,手術後大多不會即時將導管取出,方便加入適量的麻醉藥幫助病人止痛,通常較複雜的手術也會採用此種麻醉方法。
逢周二刊出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