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內銀股發力可跟進 - 陳永陸

財智語陸:內銀股發力可跟進 - 陳永陸

外圍憧憬內地是全球經濟復蘇最快的地區之一,身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應該最早受惠於經濟的增長。近來多間大行開始唱好內銀股,令近期比較落後的內銀股開始彈出。大行看好內銀股的原因,主要是貸款增長。
其實內地自今年3月份,新增貸款達到1.89萬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之後,有關當局已經開始關注,內地新增貸款增長過急的問題,要求銀行加強借貸監管,並確保有關貸款流入實體經濟。如果大家有留意數據,不難發現政策相當奏效,4月份的新增貸款就立刻下降至5918億元。

發展前景勝從前

有不少市場人士都擔心,新增貸款回落會影響內銀盈利,但我卻認為凡事過猶不及,貸款增長過快,好容易衍生不良貸款的問題,增加內地金融體系的風險,所以能夠減少借貸予質素較差的項目,着實是一件好事。雖然中央不願意看到貸款流入股市或地產市場,但始終實體經濟增長還需貸款支撐,所以上月新增貸款亦按月回升12%,至6645億元人民幣,顯示4月份的數據好可能已經見底,新增貸款再度回調的機會不大。
至於影響內銀股股價的另一因素──存貸息差,已大幅收窄,由上年底的3%左右,降至現時近2.5%,降幅達50個基點。這應歸功於人民銀行於去年開始下調利率,並對存貸利率作不對稱減息。我相信淨息差目前已經處於低位,息差收入再度下跌的風險不大。
有一點更值得留意的是,內地之前一直奉行銀行、保險分家的金融方針,銀行不能推售「自家製」保險產品,只能代理保險公司的銀保產品,在業務發展上面對頗多限制。然而,內地銀行近日獲准參股保險公司,無疑可以提升內地銀行的非利息收入。
所以隨着國務院容許銀行入股保險公司,預期銀行和保險公司可以在銷售推廣上產生協同效應。未來,銀行可以通過其廣闊的銷售網點,配合保險公司產品的銷售,提高保險產品的銷售額,從而在保險公司得到不錯的投資回報,故內銀股着實甚具發展前景。有消息指,交通銀行(3328)、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939)等均計劃入股中小型保險公司,大家可吼低位買入。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