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嘅精明債券有爆煲可能,令政府幾緊張吓,不過據講「精債」發行量比較少,影響遠不如雷曼迷債,況且賣精債嘅銀行數目亦比較少,他日即使有「損害控制」(damagecontrol)要做,打擊面亦冇雷曼迷債咁大,故此即使監管當局金睛火眼吼到實,神經冇拉到緊晒。
問題係雷曼迷債調查沒完沒了,曠日持久,議員以及監管機構主腦人皆疲於奔命。近來之立法會專責調查委員會開會,缺席者眾,連主席何鍾泰都要不時勸諭議員不可離座,以免人數不足。去到呢個地步,調查委員會只係流於形式,好快就到暑假咯,幾時先至會輪到銀行阿頭上立法會呢?
唔好以為銀行界可以暫時鬆一口氣,有大把時間準備上立法會受盤問。近日雷曼小組會議中,聽金管局任總與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之發言,內含若干暗箭,似乎各自有意將監管責任推向對方,大家唔似係特區政府嘅teamplayers(團隊隊員)喎!一位資深金融界人士對左丁山講,「睇睇吓,似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嘅格局,曾司長唔通冇權威連同陳局長去喝止?政治上,特區政府負擔不起金管局與證監會互片也。」
此言甚是。不過咁,聽講證監會在逼使新鴻基與凱基兩間證券公司與散戶簽訂和解賠償協議方面,攞到喝彩聲,有「人民英雄」色彩,而金管局衡量各種正負面原因及手上可用「武器」之後,冇照辦煮碗,逼銀行簽訂類似協議,似乎畀人一個「做唔到嘢」嘅感覺,聲勢上處於下風。最近聽到傳聞,證監會可能「乘勝追擊」,進入金管局監管地盤,直情要銀行向新鴻基、凱基學習,與散戶簽訂類似協議。
銀行界怎麼辦?相信不外兩招,一係透過銀行公會,請主席王冬勝出頭,與證監會談判唔好逼人太甚;二係要求銀行界議員李國寶出面,反映意見。寶哥哥一為神功,二為弟子,佢份人一定唔怕棒打出頭鳥,別人或者不敢,佢就有膽識主動向證監會及金管局表達業界意見嘅。一旦如此,好可能出現兩種局面,一係談判激烈,二係法庭相見,兩者皆不理想,曾特首與曾司長點會想見到呀?曾特首奮力抗豬流感之餘,用時間諗方法拆通金融界局勢,香港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