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憂患與施政缺失 - 桑普

三大憂患與施政缺失 - 桑普

桑普 文化評論人

香港最近有三樁社會新聞,引起廣泛關注。一是豬流感開始在社區擴散,幼稚園與小學停課。二是旺角狂徒丟擲鏹水彈傷人,逃去無蹤。三是青少年吸毒濫藥捲入校園,情況嚴重。三大憂患,正考驗香港高官的應變能力,如何協助市民披荊斬棘,拆解危機。目前,除了在第一方面表現尚稱及格以外,其餘兩方面的表現都未免教人失望。

借捉擲鏹狂徒做騷

豬流感目前並非不治之症,可防可控可治,毒性低於沙士。然而,新流感可誘發併發症,疫苗有待大量生產,病毒可能快速變種導致致命率飆升。基於我們對新流感知識有限,政府防患未然,從嚴應對,封鎖維景,宣告停課,延緩大爆發時間,市民可以理解。今後,政府更應體貼市民的公民權利和切身感受,確保資訊全面公開。針對個別返校學童的交通和午膳安排、獨留兒童在家等問題,以至疫苗接種時間、免費接種對象、變種病毒抗藥風險、大爆發時診療、收容與隔離措施等,都應審慎決策,盡快公佈,排除懸念。
鏹水彈狂徒惡意傷害無辜市民,讓人擔憂憤怒。天眼緝兇無效,更讓人惋惜。真兇未逮,恐將再犯。只顧安裝閉路電視和大門鐵閘,想深一層,作用有限。只要兇徒稍具智慧,變換犯案地點,逃避錄影,根本不會中伏,同時上述措施更將涉及人權、營商、防火等一系列問題。依目前情況看來,敵暗我明,難有作為,敵暗我更暗,良機方可待。高調不如低調,增強便衣警力,不用公佈覆蓋範圍、時間與人手,定期巡邏該區,不時機動走位,事發後迅速反應,才更有效。反觀特首的政治騷,上天台比手劃腳,吶喊狂徒是冷血惡毒社會敗類,根本無濟於事,反而刺激兇徒的變態心理,更讓市民想到特首的六四觀點,為何不被用來為兇徒解釋開脫,充份表露其厚彼薄此的矛盾價值觀。
青少年吸毒濫藥問題嚴重,但政府多年來的反毒措施,表面上儼如中小學教科書內容,項目紛繁,但大多隔靴搔癢,脫離現實,天真幼稚。禁毒宣傳和校園教育作用有限,知情人士大多一笑置之。需知道,青少年吸毒濫藥,多數是因為人生壓力,尊嚴意識低落,加上損友唆擺,才會誤入歧途,染上毒癮,不能自拔。政府針對這些持續、渙散而隱藏的社會問題,除了號召社工與校方及早發現和介入,根本不可能有特效藥,惟有通過改善社會制度,緩解壓力,逐步完善。至於目前建議的自願驗毒計劃,本意良好,但仍無法網羅立意逃避檢驗的學生。

戒毒人手嚴重不足

反之,政府應將更多資源,集中到以下兩大重點:截斷源頭、戒毒重生。截斷源頭,勢必涉及毒品供應網絡和黑幫組織犯罪。不反黑,只反毒,無異緣木求魚。偶爾抓幾個運毒拆家、增加邊境緝毒犬,而未觸及販毒集團頭目,也不嚴格取締販賣非處方藥物,根本難有果效。至於戒毒重生,目前的戒毒機構和人手嚴重不足,正生書院遷入梅窩一事更遭地方人士激烈反對,遑論在戒毒過程中,如何重建青年抗癮自信,恢復身體健康,培養學習情緒,在戒毒所和社會之間設立中途之家,禁止夜間外出等制度配置。
曾特首在五月十一日的官方網誌上,寫下一句佳話:「失去金錢的人損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損失極多,失去勇氣的人損失一切。」問題是:究竟曾特首本身最缺少那一項呢?一眾高官又有無宏觀視野、獨立思考、專業智慧和辦事魄力呢?施政無勇無謀,如真有人損失一切,又豈止他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