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署為方便住在沒有升降機的屋邨居民出入,陸續為七層高的舊邨加建升降機。為減少工程期間對居民滋擾及減低成本,房署將在元朗水邊圍邨首次使用自行研發的「預製鋼材升降機塔建造法」,升降機組件除在邨外工地製造,居民不會受噪音影響外,房署估計建造時間及成本都可大減一半。
將推廣惠及舊屋邨
房署物業管理總經理梁世智接受訪問時表示,新建造法採用了無機房升降機設計,原本安裝在機房內的牽引機及限速器等組件,改放入升降機槽內;加上採用較高效能升降機,美觀之餘亦可節省超過30%電力。
房署會在邨外的工地焊接升降機塔的主鋼材骨架,再加上用較輕的材料做外蓋板,完成後才運送到屋邨用吊機裝嵌,如砌積木。梁世智說,新方法相對於傳統釘板、扎鐵及灌混凝土方法優勝,能大大減少噪音、塵埃等對居民滋擾;鑑於使用較輕材料及無機房設計,升降機塔重量由過往約100噸大減至20噸,因此毋須像以往般進行打樁,建造費用可慳近一半。
房署正考慮把這新建造升降機塔技術,推廣至其他舊屋邨。
此外,屯門大興邨興偉樓東翼早前採用無機房升降機設計,建造時間縮短約一個月,因毋須建造機房,成本也減少約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