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之春互聯網上開花

德黑蘭之春互聯網上開花

30年前的伊斯蘭革命,令伊朗成為奉行伊斯蘭教法國家,民眾生活全面受規範。改革派總統卡塔米1997年上台後,社會氣氛略變寬鬆,甚至女性打扮也開始大膽,可是保守派後來復辟,「德黑蘭之春」也告終結。這次大選,一心求變的民眾再次失望,但佔伊朗人口60%的年輕一代,在音樂和互聯網世界正努力爭取自由的氧份,讓德黑蘭之春開花結果。

伊朗60%人口不過30歲

由伊斯蘭革命勝利的那一天起,伊朗人就活在伊斯蘭教法下,禁絕演奏音樂,西方藝術是毒藥,女性受的限制尤其多,必須穿黑袍,不得化妝,連騎單車都不許,更別說與陌生男性交談,連乘坐公共車輛也要男女分開。在卡塔米上台前的1993年,就有800名婦女因衣着違法被捕,當中很多人的罪名是戴太陽眼鏡。
卡塔米在1997年上台後,意圖推動改革,放鬆對女性和年輕人的管束。女孩子開始戴有顏色的頭巾,露出的頭髮越來越多,黑袍換成時尚的外套,時裝店更漸漸出現較大膽的服飾。
但八年後,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總統,伊朗走上回頭路,宗教警察再次經常四出捉拿衣着違規的女性,限制自由的法例再次被嚴格執行。不過,拒絕屈服的年輕人──伊朗可是一個「青春」的國家,60%人口不足30歲──自有生存空間。
現在德黑蘭街頭,不難見到年輕人測試衣着法規的底線,鮮艷頭巾和「烏蠅鏡」隨處可見,潮女更加拒絕將染金的頭髮完全藏在頭巾下。
除了衣着,地下音樂也非常蓬勃。Rapper「無名小卒」(Nobody),用西方的rap來講伊朗人伊朗事,由真主阿拉、愛國主義到支持發展和平用途的核技術,他都「rap」出真心聲。雖然他的音樂被當局禁止,但卻每晚響遍各個天台派對,年輕擁躉也偷偷上網下載。
互聯網也是另一股政府漸漸鞭長莫及的力量。多得家用電腦和碟型衞星訊號接收器普及,當局已無法阻止民眾接收資訊。爭取女權人士阿瑟赫(Asieh圖)就是利用網誌,揭發和報道欺壓女性的擲石刑罰和處決事件,雖然政府一貫封鎖她的網站,但只要有簡單的反過濾軟件就可如常瀏覽,根本難不到熟悉電腦的年輕一代。像許多年輕伊朗人一樣,阿瑟赫相信社會必須改變。「我們當中一些人必須先走一步,其他人自然會跟上來。我們正經歷過渡期,我希望很快有成果。」
美國《華盛頓時報》/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