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及新興市場早年經濟發展迅速,需求龐大,經濟增速每每拋離歐美市場,令市場相信雙方關連性降低,惟去年9月爆發金融海嘯後,投資者深深體會「美國打噴嚏,全球會感冒」的威力。《蘋果日報》遂為投資者剖析美國道指成份股,拆解這30家巨企對環球的影響力。
記者:陳景揚
為道指巡禮揭開序幕,是擁有超過5.5萬種產品及45個核心科技的3M。3M香港董事總經理廖家俊指,3M產品涉足醫療、交通運輸、家居、文儀、保安、工業及電子等多方面,約九成香港市民用過其產品,滲透率極高。
盼新研發產品佔收入25%
事實上,創新是3M的收入命脈,3M目標是過往4年新研發產品營業額,能佔整體收入25%。為激發員工創意,3M更容許員工將15%工作時間,研究自己喜歡的項目,3M王牌產品Post-it正是因此誕生。3M亦特設「發明企業家制度」,鼓勵員工將自己研發的項目轉化為商機。
3M強調靈感能改變世界,主要歸功於美國、德國、日本及上海4個地區的研發中心,每樣新產品由研發至銷售,歷時半年至一年,廖家俊認為,即使目前面對經濟低潮,3M仍會透過刺激需求、創新及針對目標市場進行開發,以達致盈利目標。雖然不少坊間產品會複製3M產品,惟廖家俊相信,追求質素的用家願意付出較高價錢購入具質素的產品。
3M的醫療部門佔整體營業額三成,廖家俊指,香港爆發人類豬流感,3M亦有提供醫療設備,可見其在醫療界具相當地位。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同製造口罩的3M是豬流感受惠股,因其製造的N95、N99及N100口罩已被多國政府建議使用,被認為可有效防止病菌從空氣中傳播。
譚紹興亦指,市場普遍相信美國經濟將於年底或明年初復蘇,故基金經理已開始部署買入工業股,而3M屬於綜合性工業股,應可跑先經濟半年。
面對金融海嘯,3M無可避免受衝擊,3M主席及行政總裁巴克利(GeorgeW.Buckley)在今年4月公佈首季業績後,再次調低09年全年盈利預測,認為美國經濟衰退要第二季末至第三季末(即6月至9月)才會完結,但相信亞洲區特別是中國,有能力率先走出經濟困境。
低負債高盈利肯派息
眼見經濟前景未明朗,3M強調本年會增加手頭現金,但仍會維持研發新產品。
摩根大通首席美股策略師李爾去年10月挑選16隻低負債、盈利能力高及願意透過派息及回購股份等方式回饋股東的股份,作為未來兩年核心持股,3M亦榜上有名。3M今年股價累升6%,跑贏道指的0.3%升幅。
3M小檔案
上市編號:MMM
上市日期:1946年1月14日
市盈率:14.32倍
每股盈利:4.26美元
息率:3.34厘
市值:423.6億美元
已發行股數:6.94億股
上周五收報:61美元
3M里程碑
1902年: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成立
1917年:營業額首次突破100萬美元
1946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1961年:香港3M成立,繼日本後第二個亞洲營運點
1969年:美國太空人岩士唐(NeilArmstrong)於月球漫步,其所穿的鞋使用的物料由3M提供
1979年:營業額突破50億美元
2001年:採用「六西格瑪」(SixSigma)管理方法,提升營運效率並降低誤差
2004年 獲《商業週刊》及波士頓顧問公司(BCG)選為全球創新企業冠軍
管理哲學
高層放權員工積極
於1907年加入3M的WilliamMcKnight,由助理簿記員做起,1929年升至總裁,1949年更晉身3M董事局主席,McKnight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管理哲學,在於鼓勵員工「積極進取及創新」,此理念亦成就3M員工敢於創新的精神。
McKnight相信,每個員工皆無可避免地會犯錯,假若一個人能朝正確方向出發,其所犯的錯誤,遠低於管理層「不願意下放權力、只依照自己個人意願規管員工」這個錯誤。管理層若在員工犯錯時狠狠批評,最終只會扼殺員工的積極心態。McKnight認為,只要管理層願意下放權力及責任,優秀的員工定能在適當空間盡展所長。
親身感受
寄語年輕人:了解強項展才能
於1986年加入3M台灣的廖家俊(Barry),奮鬥22年後,升任3M香港董事總經理,身為台灣人的Barry坦言,要了解當地文化,便要親身「落區」感受,例如他會與家人到元朗大榮華飲茶,甚至到茶餐廳用膳,「親自到那些地方走走,感受當地文化,如同3M了解客戶需要一樣。」
累積經驗等機會
雖然香港目前經濟欠佳,但Barry勸勉年輕人要積極、有正面思考及有耐性,他理解年輕人有很多理想及不同想法,但要先把經驗不斷累積,了解自己的強項,到機會來臨時,才可將能力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