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坐姿不當會增加腰部壓力,以致盆骨或腰椎移位壓住神經線,引發坐骨神經痛。有脊骨神經科醫生表示,港人長時間使用電腦,令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而生活細節如蹺腳、把銀包放在臀部褲袋及彎身綁鞋帶,都會令腰椎壓力大增。若及早診治,九成患者病情可透過復位及物理治療改善。 記者:王智君
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表示,椎間盤是每節腰椎骨之間的纖維軟墊,用作吸收壓力,保護脊柱。他指出,普遍人均誤以為坐骨神經痛主要由椎間盤突出所致,但原來多達七成患者都有腰椎、盆骨移位問題,令神經線受壓,引發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患者的腰部以至臀部、大腿、小腿及腳掌會感到刺痛及麻痹,嚴重者更會下肢無力及大小便失禁。
年輕患者近年增加
他續指姿勢不當、受傷、勞損及關節退化都會引發坐骨神經痛,「一半求診人士嘅坐姿都唔正確」。港人工時長,年輕人沉迷上網,令坐骨神經痛有年輕化趨勢。他指患者的平均年齡一般為40多歲,但近年30多歲的患者增加達兩至三成,當中更不乏20歲出頭的年輕人。
何應輝提醒市民,坐下來時,腰椎承受的壓力比站立時多三倍,故保持正確坐姿尤其重要,生活細節也不容忽視。他舉例,側坐、蹺腳、穿高跟鞋及彎身綁鞋帶等都會令腰部負荷大增,「坐低雙腳應該平放,鞋踭唔好高過一吋,綁鞋帶就拎高隻腳,唔好彎到條腰咁低。」
他又指,很多人喜歡在辦公椅上放一個厚厚的腰墊,但此舉反令大腿獲椅子承托的範圍大減,增加腰部及大腿前端的壓力,容易造成腳痹之餘,長遠會引致腰部及大腿肌肉勞損。
35歲患者王先生在保險公司擔任文職,每天工作長達10至12小時。他表示,由於電腦不是置於正前方,使用時「因為懶,只係郁上半身」,加上他習慣將銀包放在臀部的褲袋,令側坐的問題加劇。久而久之,王先生在半年前出現腰部刺痛及左腳麻痹的症狀。初時,醫生指他的椎間盤突出,但經過約半年的物理治療,病情仍未有顯著改善。及至最近,王先生再度求診,才發現盆骨因經常側坐而移位,令腰椎神經受壓。經過三星期、共5次的復位治療,已康復約八成。
何應輝表示,九成坐骨神經痛患者毋須動手術,患者若盆骨或腰椎移位,只須接受約10次復位治療,「啪番正啲骨」,再配以物理治療及令筋腱消炎的衝擊波治療,可大致康復。
正確坐姿
‧背靠椅背
‧背部微微後傾,與大腿呈約100度
‧手肘關節、膝蓋呈90度彎曲
‧椅邊與小腿距離以3隻手指為準
資料來源: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