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最轟動的爭產官司,讓我們看到有些富豪生活在不安與空虛之中,因此使我聯想到台灣王陽明牧師寫的書:《窮得只剩下錢》。
本來窮的定義就是沒有錢,剩下錢怎麼算窮呢?書中講到一個女子,去探訪她高中時的好友、旅居美國的成功女企業家。女企業家駕豪華房車,住在有寬廣草坪、有網球場、游泳池的獨立豪宅,豪宅有十多間客房,每間房都掛有高價的名畫。客人問女主人:「家人呢?」女主人說:「我先生有外遇,很少回家。」「那子女呢?」女主人說:「子女大了,住在別的城市,他們也很少與我聯絡。」接着,女主人嘆一口氣說:「你不知道,我現在是窮得只剩下錢了。」
女主人的物質生活自然很富足,種種享受應有盡有。但生命卻十分空虛,空虛到幾乎一無所有,因此可以說是貧窮。作者在這本書中指出,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生活之路,這條路追求的是衣食住行、功名富貴。但有了這些並不等於生命富足。人生的另一條路是生命之路,生命之路追求的是平安喜樂、心靈充實,以及人生目標的追求,比如能幫到別人,或宗教上尋求永恒歸宿。如果生活之路富有,生命之路貧窮,雖則生活物質不缺,卻因為生命的不安、空虛,而陷入「窮得只剩下錢」的困境。
人生應追求什麼?當然,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不可少的。如果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居無定所,那根本活不下去,只好全力追求存活。但解決了生活,只是人生之路的基本所需。最根本的,還是要追求生命之路的豐足。生命之路的豐足不需豐盛的物質,而是需要家庭、伴侶、朋友,尤其是追求人生目標的滿足感,這才是真正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