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祥做訪問,才知道他已經六十一歲,訪問內容不怎麼的,老公眼尖,說他怎麼這把年紀了,仍然在講自己的父親怎麼怎麼的。我把話忍住不說,其實他也這樣,父母不離口。不管歲數多少,有些人就是這種性格,廣東話叫做裙腳,不很貼切。中/老年人嚕囌着父母以前怎樣怎樣的,只能是一種原因,他們的圈子收縮得太厲害,孩子也離他們太遠了,記憶被迫吃老本,沒辦法。
我不怎麼提到父親,一直怕他,怕見面。孩子出生後的這五年裏,他就只那麼一次,來參加孩子的滿月宴。本來我還不打算邀請父親去。但堅持要搞熱鬧的奶奶說這不行。於是他這個外公難得出門過海來到酒樓,靜靜淡淡地看着孫兒,沒抱他一下。往後,就只有在他過身前的去年年初二,我帶孩子回娘家,已經很多年沒回家拜年,孩子像第一次見外公,還好,他們算是有偈傾。父親心情特好,答應我會抓緊時間去看病。就只那麼兩次,孩子沒再見外公了,在靈堂上也不肯往棺裏看,他很明白,公公死了的事實。有陣子在家裏完全不能提老人家這個字眼,孩子一聽會悲聲大哭說,「你們別死,別丟下我一個啊。」我心為之一緊,即是說在孩子眼中,賣力陪玩的我們很顯老。而心理狀態他也觀察到了,實實在在比我們年老的父母更衰弱,更需要特殊照顧,更依戀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