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價格上升帶領股市持續走高,由於中國拓展基建投資,對鐵礦石保持殷切需求,亦希望適時確保大宗商品的供應。看好中國企業未來將續尋求於澳洲投資礦業,尤其與當地較小型的礦商有交易機會,故礦業類股價表現獲得提振。因應亞洲地區較明顯的復蘇迹象,預計需求下降已經觸底,油價及其他原材料價格上升之勢可能造成整體物價上升壓力,阻礙經濟復蘇的步伐。因此,市場揣測美聯儲可能需於年底前作加息,而利率期貨市場反映於12月議息會議的加息機會已大幅提升至逾7成。
美國5月份的財政赤字再達到破紀錄1890億美元水平,令人憂慮美國債務負擔增加,因此孳息率需維持高企,以保持其發債需求不受影響。
事實上,經濟改善幅度未足以支持美國年底升息的看法,一方面失業率仍上升,長債息率上升令以其作定價參考的房屋貸款及融資成本上升,三十年固定房屋抵押貸款利率升至5.5%近半年最高,房貸再融資活動因此於過去兩個月減少了60%,可見長息趨升對經濟復原已造成損害。短期內美聯儲仍有需要維持寬鬆政策一段時間,使經濟有足夠時間休養生息。
美元吸引力未增
環球央行為怕金融體系資金緊絀情況將打擊實體經濟增長狀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不斷為市場注入充裕的流動性,但這卻可能促成新一輪資產泡沫形成的導火線。近日國債孳息抽升,被解讀為長遠通脹預期趨升,引致資源價急漲,即使突然出現年底前加息的預期,亦只是暫時止緩美元維持了個多月來的急速跌勢,仍未可為美元增加吸引力。
美國上一次放鬆銀根間接導致了樓市泡沫的產生,去年金融危機促成了美債的避險需求急增,短期國債孳息一度降至接近零;如今美聯儲官員清楚意識到在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之前,就應該採取抑制措施,準備在必要時迅速做出反應,不過伯南克亦明確表示處理通脹將不會是當務之急。目前包括美國、西班牙及新加坡等地,消費物價水平均仍在下跌,日本最新公佈的生產物價指數(PPI)跌幅自1987年最大,因能源及物料等有關生產成本的價格仍比去年高位低大概4至5成,例如CRB商品指數裏包含19種不同類型商品如銅及石油等,縱使今年指數回升14%,不過仍比一年前下跌了40%。
全球央行偏向寬鬆
如英國及日本較早實施量化寬鬆的國家,至今經濟惡化情況仍未穩定下來,歐元區才剛正式落實購入公債計劃,新興市場方面,隨着通脹壓力日漸減輕,普遍尚存有減息空間。
過去兩周,巴西及印尼央行分別減息以刺激經濟,全球央行仍偏向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促進去年因金融危機已損耗的流動性,導致資產價格,包括股市、商品,即使在只有少數地區才出現明顯實質經濟增長的情況下,仍可出現上升趨勢。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