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常見車輛爭路釀意外

現場常見車輛爭路釀意外

【本報訊】旺角奪命車禍現場人多車多,附近商舖職員稱,發生車禍的西洋菜街及旺角道路口,每日早上、傍晚及深夜都常發生人車爭路場面,甚至因爭路釀成小型交通意外。部份候車市民則表示,常見小巴在該路段高速行駛,路過時都會特別小心。

乘客:不站路邊候車

小巴鏟上的行人路段共有四個巴士站、合共八條巴士線,主要前往將軍澳及大埔等地。常於上址等巴士的鍾女士對發生大車禍表示擔心,自言不會站近路邊候車,希望當局加建鐵欄。張小姐則指該路段車速甚快,特別是綠色小巴,慘劇發生後好驚,會特別提高警覺。另有市民則指上址行人路太狹窄,若重演同類意外無處逃生。
發生車禍的由西洋菜街左轉出旺角道路口死亡彎角,昨日仍不時出現小巴與巴士爭路混亂場面。附近一名藥房職員指,由西洋菜街駛出旺角道的車輛應讓路予沿旺角道行駛車輛,但無論日夜都常見由西洋菜街駛出車輛爭路,每個月平均至少發生一至兩宗小型意外。
身兼油尖旺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委員的陳文佑稱,事發現場西洋菜街有前往落馬洲、屯門及沙田等多條通宵小巴線,而上址又位處東西九龍交通交滙點,無論巴士、小巴或通宵小巴都會經上址,過去10年上址一帶交通流量增加至少三成,但路面並無擴闊,令路面不能負荷。
對於有小巴團體指現場路段有多個巴士站影響交通,他認為影響不大,反而認為要長遠解決旺角區交通問題,應從速落實於洗衣街的水務署辦事處興建旺角區交通交滙中心,把所有專線小巴站遷入,減少交通負擔。

圖為常在現場等車的鍾小姐講起慘劇,神情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