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執導的《TakingWoodstock》兩個月後在美國正式上映,雖然影片在早前的康城影展上映反應一般,李安更慘被批評不懂得音樂,但適逢今年是該片提及的胡士托音樂節40周年,有關當年胡士托的音樂紀錄片《Woodstock:3DaysofPeace&Music》剛在本周於美國推出了高清版Blu-raydisc,讓大家重溫這個關於音樂、和平友愛、反戰精神、並獲《滾石》雜誌選為史上50個改變搖滾樂歷史之一的經典時刻。
撰文:張一明
於69年8月15日至17日,在美國紐約鄰近Bethel的一幅600畝的土地,連續3天舉行了一個歷史性音樂節──胡士托音樂藝術節(WoodstockMusicArtsFestival),這是60年代搖滾樂壇神話般的歷史性3天,超過40萬人共同向着這幅當時屬於農民MaxYasgur擁有的土地進發,將FlowerPower這種次文化所宣揚的PeaceAndLove精神發揮至極限。
群眾過多免費開放
據悉胡士托最初舉辦的原意,主要是67年加拿大蒙特利爾音樂節(MontereyPopFestival)成功所促成,主辦者認為比蒙特利爾更龐大的胡士托可望帶來巨大的利潤,不過,音樂會卻大得一發不可收拾,參加的觀眾比預計更多,甚至出現觀眾拆卸欄杆的場面,胡士托的主辦商惟有宣佈讓音樂節變成免費的音樂會,而音樂會變成了紀錄片電影出現後,便將當中包含種種的意義與精神,推廣至世界多個角落。
單是音樂節上演出的陣容已令樂迷難忘,如壓軸演出嘉賓JimiHendrix,以扭曲的電結他聲調,改寫了美國國歌《TheStar-SpangledBanner》,影片的拍攝手法也前衞大膽,同時以多部攝影機以多角度、慢鏡、定格、重叠影像,甚至好好利用widescreen闊銀幕,分割畫面,捕捉了英國樂隊TheWho在黑夜的舞台上那火光熊熊、又充滿暴力化宣洩的精采演出,還有美國樂隊Santana令現場男女着了魔、達到naturalhigh的扣人心弦拉丁搖滾奇技。
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還包括了仍未變大肥佬的JoeCocker與TheGreaseBand肉緊得猶如上了電演繹披頭四(TheBeatles)的名曲《WithALittleHelpFromMyFriends》;一身迷幻嬉皮衣着的民歌歌手JohnSebastian在演唱《YoungGeneration》時,不只活像是跟兒子的對話,也是對新一代的關心以及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心態。
享受音樂締造和平
正如有份演出的RichieHavens所言,當日大家為了同一目的而來,在台上的Crosby,Stills&Nash及當時丈夫因參加反越戰活動而入獄、自己又懷孕的民歌天后JoanBaez,也是高唱具有社會意義、關於自由、提倡保護人權的歌曲,為向來形象負面的搖滾樂披上了一件神聖外衣。CountryJoeMcDonald在演唱《I-Feel-like-I'm-Fixin'-to-DieRag》開宗明義帶領全場合唱反對越戰的歌曲,更將當時所引發的反戰情緒推上最高峯,也是音樂會上其中一個經典時刻。
胡士托音樂節與這部音樂紀錄片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不單是關於音樂那麼簡單,這部紀錄片除了拍下了當年美國年輕人的生活形態,也深刻地呈現了年輕一代的理想及精神,在訪問當中不少在場的年輕人也有意向美國甚至世界的當權者,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以及內心感受,對引發越戰的美國政府高喊反戰、反暴力的宣言,從而帶出一份和平共處的精神。
這部71年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經典,能讓觀眾重溫音樂節首天造成長達20里的車龍的情景,也可以見到在這3天現場衞生條件、食物及食水都不足,甚至大雨從天而降,但鏡頭拍下了場內的觀眾均各自享受着音樂、大玩泥漿,甚至赤裸裸的游泳、做愛。
雖然場內也少不了觀眾拆掉圍欄、服藥情況氾濫,但場內暴亂卻從未出現,驅使全場能共處一起,發揮出的一份LoveandPeace的精神,營造了他們的理想烏托邦,也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觀眾享受
這部胡士托音樂紀錄電影並不只拍下音樂節那麼簡單,還記錄了當代美國年輕人的生活形態及思想精神。
現場錄音輯成碟
為配合胡士托40周年,近期美國除了推出音樂紀錄片《Woodstock:3DaysofPeaceandMusic》的Blu-raydisc外,唱片公司也為當年有份演出的歌手組合Santana(左圖)、JeffersonAirplane、JanisJoplin(右圖)、Sly&TheFamilyStone及JohnnyWinter等,推出名為《TheWoodstockExperience》的2CD限量版專輯,其中一張CD便是收錄他們在音樂節上的現場錄音歌曲,另一張CD則是演出歌曲的錄音室版本,乘機掠樂迷一筆。
美日豪華版附件多
由美國導演MichaelWadleigh執導的音樂紀錄片《Woodstock:3DaysofPeaceandMusic》,今年會在全球多地推出高清Blu-raydisc,其中美國及日本版的包裝更各具特色,剛在本周推出的高清Blu-raydisc,外盒便設計成一件嬉皮士外衣,內裏除了有當時音樂會3日門票、雜誌《LIFE》刊出音樂節60頁等復刻版本,美國Amazon網站的限量版更多送一張Blu-ray,內裏收錄了GratefulDead及JeffersonAirplane等被刪去的演出片段,還有該片導演及有份剪接的導演馬田史高西斯(MartinScorsese)的訪問。至於日本版的內容大致跟美國版相同,但日本TowerRecords推出的限量版則以鐵筒包裝,十分豪華。
話你知:李安新片非講音樂節
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新片《TakingWoodstock》,原來並非因為看了音樂紀錄片《Woodstock:3DaysofPeaceandMusic》,他年前在三藩市出席《色,戒》發佈會時,在書店碰上胡士托音樂節創辦人ElliotTiber,正在宣傳他的回憶錄,二人聊了很久,看了他那本講胡士托的書後,才決定拍成電影。李安只想拍一班人要去胡士托,卻非拍胡士托音樂節本身,電影講主角跟朋友混在一起,流露出青春的激情,對自由的嚮往,在他的電影中音樂反而變成了次要的配角。為了配合影片10月在台灣上映,屆時李安會回台灣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