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港除了受人類豬流感威脅外,也受另一種精神病的籠罩,從前日有精神病漢大鬧立法會、本周有青年被追債燒炭自殺,至早前有精神病漢斬死4歲男童等悲劇可見一斑。其實每年6月份均是自殺的高峯期,雖然暫未有證據證明,但一般相信這可能與天氣有關。
悶熱令人情緒不穩
以筆者臨床經驗來說,過去兩星期因受情緒病或精神病困擾而求診的個案應接不暇,主要與自殺和暴力傾向有關。他們大部份都是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情緒病或精神病,並正接受精神科治療,情緒卻突然受波動。
本港踏入6月,精神科的突發性求助個案大幅增加,尤以躁狂症、抑鬱及焦慮症而誘發自殺的個案較顯著,至於南半球則以12月及1月為高峯期。醫學界一直未找到原因解釋這種現象,但一般相信因為這段時間正值踏入夏季,天氣悶熱潮濕會令患者出現情緒不穩、食慾不振、失眠等症狀。
此外,在6月份無論打工仔或者學生承受的壓力也較大,以歐洲國家而言,他們每逢8月便會放長假,因此打工一族要趕緊在放假前開始處理和完成自己手上的工作。而6月也正值考試季節,學生為考取好成績加緊溫書,有不堪壓力的便會觸發情緒病。
本身有情緒病和精神病的患者若發覺自己的情緒出現異樣,如情緒低落、或過度亢奮,即使仍未到覆診期,亦應盡快求醫;至於患者身邊的家人朋友,亦應多留意患者的情緒,幫助他及早獲得適當的治療。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