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家長均會讓子女在暑假時學習游泳,甚至親身上陣教授他們;但有物理治療師指部份家長催逼過度,或教導錯誤泳姿,令子女的頸及肩部肌腱受損,導致「游泳肩」及「蛙式膝」。物理治療師表示,初學游泳者每星期練習兩次、每次1.5小時最為適當。 記者:王智君
物理治療師呂永恆表示,游泳屬全身的帶氧運動,能強化心肺功能,水的浮力能抵銷部份體重,減少骨骼和關節因活動受壓而勞損。可是,錯誤的泳姿及密集的訓練均會傷及頸、肩膊及腰等部位,傷患若延誤診治,更有可能引致骨折、肌肉撕裂及關節扭傷。
足踝勞損易拗柴
呂永恆解釋,由於兒童的骨骼仍處於生長階段,未能負荷太大的運動量,父母如過份催逼子女練習,猶如揠苗助長,長遠影響他們的骨骼生長。
游泳教練張家耀表示,經父母教授游泳的孩子中,有三至四成的泳姿均不正確,增加他們肌腱受傷的風險,當中以「游泳肩」及「蛙式膝」最為常見。
他指出,游泳肩主要由自由式反覆划水的動作引起,患者的肩關節及肩肌腱會出現疼痛症狀。蛙式膝則常見於蛙式踢腿時,因大腿過度張開、膝關節外翻力度太大,或夾腳時膝關節伸直速度太快所致,患者會因膝關節韌帶扭傷而痛楚。
至於在呼吸時把頭抬得太高,或頭部長時間保持在水面,均會拉傷背部及頸部肌肉。此外,游泳踢腳時足踝過度向下彎曲,會令足踝勞損,走路容易「拗柴」。
冰敷關節防勞損
8歲的張小朋友於數月前跟父親學習蛙泳,但不知何故每次都會抽筋。即使熱身時間加長,抽筋情況依然沒有改善。後來教練發現他腳部的推進動作不當,以致小腿肌肉用力過度,引起抽筋。經糾正泳姿後抽筋的情況再也沒有出現。
呂永恆表示,習泳宜循序漸進,初學者每周最多練習兩次,每次1至1.5小時最為適當,游泳前須做充足的熱身及伸展運動。他又指:「最緊要姿勢正確,唔好練死一種泳式,避免重複做同一個動作太耐。」游泳後可在劇烈活動的關節進行冰敷,以防勞損。